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本文共计30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动物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体化学本质及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动物类相关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重要专业课,是学习生理学、病理学、遗传学、营养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1],也是兽医和畜牧等学科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学好本课程无论是对于指导动物生产和兽医临床实践,还是对于有关学生继续深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论文

1课程现状

  就课程特点而言,动物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知识体系晦涩、概念抽象,内容繁杂的课程.就学科特点而言,其建立与发展,与实验研究手段的发展密不可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课程特点与学科特点的矛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有如下体现.

  1.1教学理念陈旧

  目前,本课程普遍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和相关专业向应用技术型专业转型发展的趋势存在较大差距.

  1.2教学内容冗杂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多、杂、难、燥[2].多: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信息量大,重点、难点和疑点较多,有很多名词、概念,包括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与功能,以及它们的多条代谢途径和多步代谢反应;杂:各章节内容宠杂,每种物质的代谢及代谢途径、反应又很复杂,常给人以杂乱之感;难:本课程理论性很强,内容相对抽象繁杂,晦涩难懂,难记易忘,使学生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燥:内容相对枯燥,常使人感觉积极性不高,无法投入.因此,动物生物化学普遍被认为是一门相对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

  1.3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由于教学内容的以上特点,本课程教学模式较陈旧,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地考虑到教学对象的职业发展需要及生产生活实际,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轻亟需的与职业关联能力的培养.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致使教师讲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4实践教学落后

  本课程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设备仪器等客观原因的限制,使得本课程实践教学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2探索与实践

  根据我校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到基层从事动物疫病防治与检疫的现实需要,基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围绕能力本位新理念,结合作者的教学工作经验,通过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强调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加强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对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实践,为本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抛砖引玉,提供借鉴,以适应学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体探索与实践如下:

  2.1更新转变教学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师所信仰、追求、坚守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教育理念指导着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围绕能力本位新理念,从知识传授向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并重转变,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课本和实际有机结合,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要出发,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堂上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思考,更不是抑制学生思考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职业素养、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观与价值观,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2.2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围绕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需求,根据课程设置方案中学分、学时的规定,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强调能力本位,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修订教学大纲,删繁就简,轻讲(略讲或不讲)有关物质的化学结构、化学反应等纯化学知识,通过对比梳理,重讲各种物质的.代谢及其对动物机体的意义,着力解决“多”与“杂”的问题;紧密联系生产实际,阐述课程知识点与动物疾病防治、动物生产养殖具体问题的关系,突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同时,适当加入相关热门话题,既开阔学生视野,又能与时代同步,既符合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实际,又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枯燥之感,充分体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