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5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1宗教信仰和价值标准的差异

  英汉民族地理环境、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方面的不同必然导致其宗教信仰和价值标准的差异,反映在其语言和文化上。比如,美国许多孩子星期天上午去Sundayschool。这里的Sundayschool不同于中国的学生去学校上辅导课。在美国,基督教徒星期天去教堂做礼拜,教会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安排了圣经阅读班。如果译员不了解这个文化背景而将其直译成“周日学校”而不加解释的话,说不定会理解成星期天去进修充电。

  同样,在中国文化中,每天会出现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鲜词汇,如,“小康生活”,比较正式的译文是“relativelycomfortablelife"。笔者认为这样译并不确切。因为每个国家对comfortablelife的标准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口译时,译员最好再补充说明按中国的标准,年收人达到多少才算是小康生活。这样的译文比较完整。即所谓的解释性翻译,首先根据原文表述的词义来构成意思,其次是用独立于原文词义的方法来表达概念。这也是口译的灵活之处,无须拘泥于原文的句子结构而旨在领会概念。 3.2审美取向与心理联想的差异

  同一事物,不同的民族赋予它们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含义。在一种语言中带有褒义,正面意义的事物.在另一种语言中则被视为是贬义,带有反面意义。汉语中不少带给我们积极心理联想或富有审美情趣的语言并不能引起英美人的共鸣。如“龙”,在汉语文化中,是皇帝的代表,是高尚、神圣的象征。但在英美文化中却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凶恶可怕的象征。当中国人宜称自己是“龙的传人”的时候,英美人未必能体会到其中的自豪之情。“望子成龙”若译作“longtoseeone’ssonbecomeadragon",则更会令他们大惑不解。

  "Vinegar"醋)在汉语中的比喻联想意义是嫉妒,如“吃醋”、“醋劲大发”等。而在英语中,其联想意义是“badtempei’或“beon-haPPY"。汉民族斌予“竹”丰富的文化内涵,以竹来象征刚正不阿,自强高洁的品格,但英语中bamboo却没有这种内涵。

  3.3文化信息缺失

  不同的文化在语言和文化层面上的差异使不同程度的文化信息缺失在所难免。

  (1)源语中的某些词汇在译语中无法找到对等词,即所谓的语意空缺。在口译此类词汇时只能用音译加解释的方法。如汉语中的“阴阳”,“节气”以及英语中的hippie,motel等。

  (2)两种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或表达从字面上看是相同或相近的,但深层意义却大相径庭。如怒发冲冠(bristlewithanger)的意义决不等同于onehairstandsonend《毛骨惊然)。

  (3)源语中某些概念的表达形式和译语中相应的形式的语域宽窄不同。如在sister汉语中既可以指“姐姐”,亦可指“妹妹”。

4结语

  口译是跨语言的交流活动,同时也是跨文化的交流活动。由于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使得跨文化交际中不同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出现了相同,部分相同,空白和冲突的现象。因此,口译者不但要精通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而且还要了解两种文化,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反映在语言表达上的不同。此外,由于口译的特点:及时性、直接性、场合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口语体表达形式的宽松性,导致了对口译者在文化敏感性方面,知识的广博方面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口译者应注重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对两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掌握填补不同文化间理解上的空缺的原则和方法。对于口译者而言,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译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式,是口译者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

  口译者是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广博的文化信息基础是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根本保证。译者只有按照符合文化性的原则才能更好地驾御语言.使译语真正做到准确、得体、流畅。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