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团队建设的困境和解决措施论文(精选6篇)(第4页)
本文共计231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教师缺乏协作意识
高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团队强调的,是团队成员在学习工作中的配合。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不是靠个体的力量能完成的,必须靠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长期以来,高校教师工作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教师个体完成了本学科的教学任务后,很少关心其他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之间很少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共同探讨,对彼此在教学以及学术上的成就漠不关心。这种单兵作战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的培养。在教学团队中,教师的工作方式仍保持传统,处于孤立状态。教师之间交流很少,即使交流都是互相防范,互相保守,彼此互不相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愿向同伴倾述,更谈不上教师之间合作。而教学团队建设最基本的就是强调成员之间的合作,当前教师的这种不协作现象,影响了教学团队的正常运行,阻碍了教学团队的发展。
(四)教学团队评选缺乏完善的评价制度做保障
由于我国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教学团队的评选机制不够完善,导致部分学校的教学团队是为了评选而临时组建的。由于高校教学团队评选机制不够完善,在评选时,只注重考核教学团队的组成情况,重视对教学团队带头人的资历,团队成员的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对团队的成员梯队是否合理进行考核考评。而不重视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评价,让那些为评选而组成的临时教学团队,无法以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团队区分开来,打击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团队建设。因此,要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就一定要有完善的评价机制做保障。让各个高校明白,优秀教学团队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学团队的建设上。有了完善的评选机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评促建,通过完善教学团队的评选机制来促进高校优秀团队的建设。
四、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教学团队建设要遵循基本原则
教学团队的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其建设和发展的科学性、可行性。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创新,教学团队无论在实践与理论探讨上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教学团队建设需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二是团队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结合原则,三是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原则,四是团队成员相互平等原则。
(二)创新管理体系,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内部的权力配置模式必须改革和完善,确立行政权和教研权力适当分离的原则,厘清行政性事务与教研性事务,在制度上确立教研权力的地位,尊重教研权力的存在,将教学团队的管理权力进一步下放,扩大团队的管理自主权,甚至可以把一些重点培养或有前途的教学团队设置成与教研室相当地位的机构,对完成教学工作的方式、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流动人员的权力、内部考核的权力、淘汰不合格人员的权力等,皆由团队自己做出决定。只有赋予教学团队更的自主权,才能增强教学团队的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管理层要转变角色和工作方式,从发号施令者变换为团队服务者,研究如何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体制来为加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团队提供指导和支持,而不试图去控制它。
(三)整合教师资源,为教学团队建设构建坚实的平台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人事管理和利益分配,基本都是以作为二级单位的院系为单位的,因此,教学任务的安排也是以某个院系的某个教师可以开设某门课程的能力为出发点的。这种教师和利益部门所有、各个院系画地为牢的状况,妨碍了教学团队的发展,而且院系内部也存在利益分割,利益较多且容易分配的教学团队易于组建,而利益较少且难以分配的教学团队则组建困难。因此,高校必须改革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的学校所有关系,淡化教师的部门所有关系,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从课程教学的需要出发,要全校范围内整合教师资源,鼓励组建跨部门、跨院系甚至跨学校、跨国界的教学团队。整合教师资源,可以先从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全校公共基础课进行试点,在全校范围内招聘教学团队成员,在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四)改革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提高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