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团队建设的困境和解决措施论文(精选6篇)(第12页)
本文共计231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构建良好的沟通及反馈方式。
为保证软件开发工作的高效进行,团队间以及团队与客户间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为及时发现软件开发存在的问题,更好的满足软件开发要求,还应采用良好的反馈方式,因此,组建软件开发团队时应注重构建良好的团队沟通及反馈方式。
软件开发工作中在一些流程中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例如当软件开发人员整理软件开发原始需求时会剔除一些信息,导致信息的失真,经过多个流程达到编程人员手中后,很难准确把握软件设计的意图,严重影响编程人员顺利的从事编程工作。因此,组建软件开发团队时就应注重构建成员间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方式:
一方面,要求软件开发人员与客户间进行积极的互动与沟通,了解客户对软件功能的要求,尤其明确软件开发一些细节内容,为解决软件开发问题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软件不同生命周期内,团队成员应重视彼此间的沟通,以及信息的反馈,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失真,并不断优化软件的初期架构。
另外,还应清晰的认识到团队间的沟通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面对面的沟通,然而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或团队规模比较大时,面对面沟通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困难,因此,为确保软件开发工作中的沟通质量,应将软件分成多个具有明确定义接口的子系统,而后将其分给不同的项目组,这样无论项目组是否处在同一工作区间均能使沟通的工作量大大减少。
4)重视架构中团队协作。
软件架构设计是软件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有助于团队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软件系统,因此,软件开发时应能构建出安全、高效、简单的架构。通常情况下,设计软件架构时应要求团队成员均能参与其中,并针对架构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最后通过综合分析达成最终的意见。如情况比较特殊,现实条件不允许所有团队成员参与到架构设计工作中,应抽出经验丰富的人员完成软件架构的设计。软件架构实施过程中,因架构设计人员会回到团队中,因此,能够将架构设计思想传达给软件开发人员,提高团队成员协作质量。
大量实践表明,软件开发工作中设计与代码脱离的现象经常发生,即便软件架构设计的比较完美,但进行编码时也会出现较多问题,增加架构实现的难度。而且当将软件初期架构设计完成后,随着编码工作的不断开展,参与编程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代码量也在不断增加,进而出现代码混乱的现象,给后期的调试带来较大困难。
一旦出现上述状况,要求软件团队人员结合实际适当调整初期的设计。另外,团队开发软件时,架构主设计如不参与到编码中就很难感知到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就不会自动改进设计。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软件开发时应要求架构设计人员参与到编码活动中,尤其应参与到软件关键功能的编写中。即便主设计师无法参与到编码活动中,也应能够保证将编码及时反馈给主设计师,必要情况下,使其对重新进行设计,确保编码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架构设计意图。
3 总结
软件开发中团队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后期的开发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软件开发企业应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组建规模合适的团队,明确开发遵守的规范,并通过加强管理不断优化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团队软件开发水平,尤其应重视软件开发人员的间的沟通协作,确保开发人员能够充分体会客户需求,确保软件开发工作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
办公室团队建设的困境和解决措施论文 篇6
一、“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
1.建设目标
(1)素质能力。
高校理应引导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帮助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促使其更多、更快、更好掌握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拓展现代化科学手段和教育信息技术,时刻联系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2)教学团队。
根据组织行为学的团队建设理论,高效的团队应在能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使用最少的人数。一般来说,一支高效的团队规模在10人左右,并且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最为合适。根据教育总体规划,专任教师数量需要达到10人以上,青年教师中硕士学位及以上比例达到70%以上,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企业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比达到1∶1。一个团队中至少保证教学团队带头人1~2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4人;到著名高校聘请特聘教授1~2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人以上,教学管理服务人员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