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异化与回归路径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51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异化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2.1异化现象分析

  从公共艺术教育的实际状况来看,很多高校已经把公共艺术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渐已得到凸显。但是,公共艺术教育暴露出不少问题,出现了明显的异化现象。

  2.1.1艺术教育被异化为“门面教育”

  公共艺术教育被普遍地认为是心灵的教育、情感的教育和人文的教育。它作为一种真善美的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应该是雅俗共赏、兼容并蓄,但不少普通高校所开展的艺术教育明显带有装点门面的性质,并没有按照课程化的标准来实施。学校组织学生精心编排的一些文艺节目,只是在大型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学校对外宣传或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时汇报演出,以体现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于是,艺术教育就成为了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装饰教育。

  2.1.2艺术教育被异化为“附属教育”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为了造就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具有其它形式的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的核心功能是审美功能,道德教育是其延伸功能。艺术教育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必须通过审美教育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即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感悟来达到辅德益智。然而不少高校将独立的艺术教育变成了德育、智育的附属教育,这就丧失了其基本特征和内在生命力。

  2.1.3艺术教育被异化为“才艺教育”

  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应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它通过对包含美术、舞蹈、音乐、戏曲、话剧表演等在内的课程学习或实践活动,陶冶人的情操,塑造美的心灵,发展人的创新思维,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欣赏水平,最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现在不少高校把艺术教育视为某些艺术门类单纯的才艺教育,忽略了学生艺术精神层次上的追求,在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目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才艺技能化倾向,因而扼杀了大学生的艺术兴趣,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原因分析

  对于公共艺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困境,专家学者们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薛芳认为:一是由于学校观念上的误区,忽视了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并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二是社会原因,激烈的国际竞争导致了重科技轻人文的社会局面,社会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为大学生艺术修养的缺失构筑了平台。[1]重庆大学的蔡岳建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很快退潮的原因主要是观念准备不足、教师准备不足、学生准备不足和物质条件准备不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应是提升观念层次、构建教育体系、加大投入、改善管理、开展科研活动。”[2]李瑞指出:“考察高校艺术教育出现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认识误区……;(2)定位误区:以招特长生,建骨干艺术团,争拿全国奖项为目标,忽视了对艺术教育急切需求的庞大整体;(3)课程设置误区:不从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需要考虑,没有作全面的课程设计,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形成单一化教学的不均衡局面;(4)教学误区:艺术师资来自专业院校居多,惯常使用其擅长的‘技法教学’,忽略了非艺术专业学生对艺术精神、情感、自觉领悟的内在需求。”[3]也有研究者用一句话概括了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艺术教育的目的及其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4]苏玲教授建议:“发挥教学主渠道的作用,把公共艺术教育同校风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公共艺术教育同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利用阵地等资源优势,把公共艺术教育同个人技能培训结合起来。”[5]综合以上观点并结合实际调查,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异化现象,原因主要在于:(1)观念之忧。由于受当前社会上功利主义的影响,不少高校在规划设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时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导致远离功利的公共艺术教育被边缘化。这中间不乏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观念的问题。学校为开选修课而开选修课,为搞艺术活动而搞艺术活动,说到底,就是对艺术教育还缺乏真正的重视。(2)师资之痛。目前一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常常由宣传部长、团委书记来主管。相关课程也常常因人而设,缺乏课程建设的系统性、连续性。从整体来看,由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比较年轻,大多毕业于艺术专业院校,教师文化底蕴不足,教学不规范,方法不当,讲授缺乏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影响了艺术课程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3)课程之惧。我们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并未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来设置课程,而是根据现有的教师资源开设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更为严重的是,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存在“三无”现象———无教学计划、无教材、无教案。有的高校则完全照搬专业艺术教育的做法,根本不看教学对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总之,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没有体现公共性,没有摆正位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