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练习中的技巧与运用(第2页)
本文共计53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手腕的松弛
但是在我练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误区,那就是手腕的过度松弛松弛,有的时候感觉手腕非常松弛,每次换弓都会甩手腕,但是在每次换弓的时候,看似松弛的手腕却是把腰上传导过来的力量全部都甩掉,弓还是没法完全粘在琴弦上运动,这边是一个细节的问题,在每次换弓时,手腕一定要保持住原来的动作,反而手指可以适当的随着弓活动,这样整个臂就保持一个各个关节都运动的状态,那么力量自然就能很好的传导,力臂也会保持松弛。
3.怎样将合适的力度保持下去
在姿势和力量运用正确的同时,就要强调保持。我们将琴弦震动到最适当的程度之后,接下来的就是要保持,一定要和列的运用弓的“惯性”,每一弓之间的瑕疵要很小,尽量听不到。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是手臂紧张导致不能运用重量运弓,还是弓子贴不到弦上以至发出虚飘的声音。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用重量运弓和加肌肉压力时,一定要避免把弓“压死”,妨碍弦的震动,发出很死板的声音。
三.配合右手的力度练习
在姿势和力度都保持正确的前提下,现在就来说说右手的练习。著名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曾示范过一种大提琴右手练习的方法,就是用慢速一弓四个音来拉奏渐强减弱的音,甚至一弓六个音,八个音,十二个音,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把手臂的力度全部集中在食指,拇指和小指上。从而也能解决肩部紧张,手臂紧张的问题。
还有一个最好也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练习空弦。因为空弦练习的时候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右手上,每一个动作都可以注意。从一弓一个音四拍的慢练到一弓四个音、八个音,根据不同的速度来选择不同的力度和姿势,不管一个音还是八个音,都用全弓来拉奏,保持弓根和弓尖的力度一致。例如《波帕尔高级练习曲40首》中的第二首,在练习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可以将一小节分成四弓,每一弓拉四个十六分音符,通过练习慢慢的变成一弓八个十六分音符,到最后拉奏完整的一小节。这也就是为什么《巴赫无伴奏第一组曲前奏曲》有前连弓后分弓的版本了,这样可以既保持乐句的连贯又能解决因为弓尖力度和弓根力度不好控制的问题。
四.左右手的配合演绎完美音乐
1.左手的重要性
基本上所有的乐器都需要左右手的配合,那么大提琴也不例外,在大提琴的演奏中,左手担负着最重要的使命。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音准,音准是表现音乐的最重要的条件;音乐不同于别的艺术,不像绘画,雕塑或是写作,音乐是瞬间的艺术,不能修改的,在演奏的过程中,只有一次,不能返回去再改变。所以这对我们的左手要求就非常高了,如果有一个音不准,那都是毁灭性的错误。其次就是左手的的颤音,也就是揉弦根据作品的不同要做出不同的变化。如果乐曲需要表现悲伤的色彩,我们可以用幅度比较大而且频率慢的揉弦。如果是欢快的乐曲,我们则应该使用快速的揉弦。而且在低音区的揉弦与高音区的揉弦也应该有所区别。高音区,音频高,声音亮。很容易被人接受。快而短促的揉弦停起来非常悦耳。而低音区,由于音频宽,短促的揉弦实际上起不到什么效果。这就需要左手完美的控制揉弦的力度和频率。最后,也是我们经常会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左手手指的力度,相信大家在初学的时候都联系过打指,就是手指用力打弦,打下去就放松,从一拍打一下一直练到打很多下,这样练习是为什么呢?手指打弦的力度上去了,便有了颗粒性,什么叫颗粒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干净,有的人手指不干净,拉出来的东西总感觉是一滩烂泥,而有的人拉出来什么音就是什么音,干净而清晰,这就是左手手指的功夫。
2.右手的任务
右手的任务就是保持音色,将不同感情和不同强弱的音乐明显的区分出来,不管是一个音也好,一个乐句也好,右手都要赋予他们不同的色彩。运弓的方法也会使的声音产生很多变化。弓法的技巧是非常多样的。顿弓、跳弓、撞弓等等这些都是大提琴演奏家在很多年演奏中慢慢开发出的技巧。这些技巧在乐曲中大部分都标了出来。我们只需要按照谱子的标记去演奏就可以了。但是还有很多运弓的方式谱面上并没有标记,例如弓速、弓段。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那就会限制我们右手的运弓,从而影响的音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