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论文
10 次下载 3 页 381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研究论文
摘要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使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日益得到广泛重视,采用有效的方法对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本文从当前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有效解决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形态学;实验室;科学管理;有效策略;分析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在医学基础教育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是以人体的各种功能和属性形态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集病理研究、解剖和组织胚胎学于一体的学科。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将现有管理学的方法有效的应用到医学实验室当中,从人员到信息、科教、仪器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实验室的应用效率。
一、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难以有效落实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参考现代管理学的方式方法建立起来的科学管理制度,按照这个制度进行规范化的运营,可以最大效率地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遗憾的是,我国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并没用根据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规范使用它。例如,虽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但是专门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落实各项制度的监督检查措施,对现有设备的维护保养还存在不按制度操作和操作不规范问题,从而导致实验设备报废率较高。还有些学生没有充分执行动态医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耗材领用登记不及时,相关实验标本存储随意,常用的药品试剂、教学用房资源随意处置,相关的电力设备不及时插拔电源插头现象也普遍存在。从根本上说,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没有详细执行实验室管理规定而造成的。因此,促进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同参与,从而发挥出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最大作用。
(二)实验设备发挥作用不充分
虽然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打破了实验室按学科设置的壁垒,建立了包括胚胎学、生物免疫、病理研究和人体寄生学等学科的综合型实验室。但是,在形态学实验室的集约化应用过程中,还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实验用室用房、仪器设备和实验人员进行科学调配,特别是在各学科分科教学的现实下,医学形态学实验室使用还存在着使用高峰期问题,这导致医学形态学实验室资源仍然十分紧张缺乏。而且,以分散式投资来购买实验设备的方式,对新型设备购买预算追加有限,使现代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和计算机软件分析系统的设备更新严重不足,导致了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跟不上时代要求。医学形态学实验室设备不能跟上时代前沿,也就意味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落伍。因此,必须尽可能的使实验设备与时代同步,医学形态学实验室更需要加强在数字化、模拟化和信息化方面的投入。
(三)教学与管理双向进行问题
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教学与管理分属两个系统,实验室的使用人员在管理上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小,从而难以发挥出学生和教师的共同管理作用。只单纯的依靠实验室专职人员管理,难以发挥出管理的合力效应。医学形态实验教学中个别学生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学生受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影响,参与实验的目的还有相当大的功利性,学生往往不参与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这使学生只重视如何使用实验仪器,忽视了学生在爱护仪器和科学使用仪器方面的作用。实验本身有着复杂的准备过程,通常准备的过程就是对理论知识进行熟悉和掌握的过程,如果忽视了学生在实验室管理中的作用,这无疑使学生丧失了很大一部分动手操作的机会。
(四)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开展好形态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如果不能发挥管理人员的作用,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更是无从谈起。但是,在实验室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麻痹大意思想,上级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教育也不能有效开展,不能针对管理人员进行个性化的管理教育。在工作中不能有效搭配实验室管理人员,不能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管理人员没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术研讨活动,不能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经验交流,从而不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对每一次的实验室应用负责任,而且还要具备各学科相关的知识及技能,从而配合教师完成相关学科的实验任务,因此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有义务了解相关理论和国际先进实验室的发展方向。但是,我国医学形态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岗位轮转机会相对较少,操作能能力相对较低,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有限,因此,促进形态学实验室的专职管理人员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技能,使他们成为形成实验室的主体管理力量,需要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