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的探讨论文
本文共计79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专业的探讨论文
按照塔奇曼的观点,新闻的专业主义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报业的“职业化”和专业新闻教育的诞生为这一观点提供了依据。黄旦先生将新闻专业主义的根源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他认为,正是19世纪30年代产生的以独立、中立为追求的便士报之发展以及19世纪60年代前后独立报刊之出现促成了其形成。新闻专业主义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职业价值理念,还是与之相关联的一套系统化职业组构方式以及可操作化的工作模式,包括专职工作、专业培训、专业协会、法律保障、自律精神等等,它的形成标志着新闻行业从政治权力、利益集团为主导的宣传模式走向了以中立、客观为尺度的信息模式。从内部来看,新闻专业主义至少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专业新闻机构、职业新闻人、新闻价值标准和新闻伦理。正是在专业新闻机构的组织和管理之下,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新闻人将被普遍性认可的新闻价值标准作为工作尺度,并以新闻伦理为基本的精神指向和道德规约,才能保证新闻生产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即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及新闻的基点一公共利益。
一、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解构
新媒介技术推动了新型传播交往关系的形成,并在很大程度上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公民新闻网站、新闻网志、微博等为代表的非专业型新闻生产撼动了科层式的新闻传媒机构,使专业传媒机构的专属权力扩散化、弱化;新媒体技术造就了新型的传播交往关系,消弭了传受者之间的绝对界限,使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份危机成为重要问题;新闻制作权的泛化和信息扩容则带来新闻的泛化以及新闻理性和新闻责任的旁落。
1.专业传媒机构:权力危机
职业传媒机构是新闻专业形成的首要保障。正是在职业传媒机构的组织和管理下,新闻生产才形成了一套专门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运作模式及流程。可以说,职业传媒机构为新闻生产的自主性、独立性、专业性提供了保障:第一,专门化的机构设置确保了新闻生产不再依附政治机构或利益集团,从而摆脱了政治权力及经济权力对于新闻内容、新闻话语组构方式等方面的干预和操控。第二,职业传媒机构的出现意味着新闻生产朝着制度化、常规化的方向迈进,在新闻内容的生产以及新闻产品、广告营销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标准和惯例,这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第三,专业化传媒机构的运作属于市场行为,而市场逻辑决定了公众利益是新闻生产的立足点。媒体只有向公众提供他们欲知而又未知的新闻信息,吸引他们的关注,才能将他们的注意力转售给广告商,获得经济来源。在这个售卖大循环当中,公众利益是决定整个媒介生产是否能存续和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这从根本上框定了新闻生产的专业立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职业传媒机构的存在确保了新闻生产的基本秩序和品质,并有效地维系着它的客观立场。然而,传播技术的革新、新媒体的涌现赋予非专业机构和个人组织新闻生产的权力,这首先撼动了职业传媒机构的地位。正如鲁曙明、洪浚浩他们指出的那样:“传统的新闻由科层式的新闻机构制作,其商业模式奠基于广告及发行。但公民新闻网站、新闻网志、维基百科等草根媒体则由社区网络组成,内容由公众提供,重视对话、协作、平等多于利润,是下放式及民主化的运作模式……”职业新闻机构与非职业化组织或个人的并存构成了新媒体时代新的传媒生态,组织新闻生产的既有报纸、广播、电视、专业新闻网站等专门机构,也有公民新闻网站以及作为个体的广大网民、手机用户等等。在新媒体平台的支持下,新闻生产权力不断分化,从理论上来说,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介入新闻生产领域,他们可以以不同的模式进行运作:有类专业化的运作模式,比如部分公民新闻网站,将新闻生产日常化、稳定化;有个体化的运作模式,比如在个人博客、播客、网志上连续或非连续性地发布新闻信息,以兴趣为指向;有更为松散的运作模式,比如非常规性地在某些网站、论坛、BBS、贴吧发布新闻信息或通过手机短信传播新闻。在这些草根式的新闻生产当中,盈利不是主要目的,因此他们不需要广告和发行的支持来维系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