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范式研究论文(第2页)

3 次下载 3 页 3667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文本细读模式向转变为读者反映理论

  在二十世纪前半叶,西方文论的发展借助文本的权力,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所生成的互文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从而形成了文本崇拜,到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读者的批评理论开始盛行,读者作为批评理论中阐释主体,成为生成中最受关注的环节,因此,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和繁荣也历经了西方文论从作品到文本,再从强调读者到关注读者重心转移,完成了从文本细读模式向读者反映理论的范式转型。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过程中,一开始关注的重点在于隐喻意象、对文学经典的细拟以及文本的叙事,到后来的发展中,文学作品中不乏出现卑贱、被动、癫狂等描写或者是形象,因此,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点向建立女性主义价值取向、号召读者留意批评视线中形成的盲点。正是因为这一重点的转变,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叙事,分别从结构、语言、意象等不同方面入手,来为文本的细读赋予不同的意义;而在阅读理论中,一方面,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针对以男性为主的经典文本,在不断的尝试中争取建立读者的女性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针对女性主义经典文本,建立女性主义诗学审美为目标,实现从阅读现象到读者共同体、从阅读范式到读者女性主体地位、从接受美学到读者反映理论等方面的转变,总的来说,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批评重心方面的转移,从实质上来讲的话,就是性别范畴运用到实际批评理论的结果,为文学文本多元化意义的阐述以及合法化带来一定的前提,促使女性主义阅读在文学经验、生存体验、美学审美等多个方面达成了互动。

4.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同一性逻辑向差异性逻辑的.转变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启蒙运动作为根基,在思想上强调的基本理念提倡的是理性崇拜,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就是以价值观的统一性为诉求,以消除差异和矛盾为手段,强调一元文化价值观的权威性,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直以来都是对传统理论的表达方式进行抨击,以及对经典权威进行深刻的反省,因此,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由原来的同一性逻辑向差异性逻辑的范式转变。女性与男性不同之处在于女性生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促使女性主义具有跨学科性特征,就比如说,女性主义批评家朱丽叶米歇尔等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阶级和性别、社会差异和社会意识形态、话语与主体性等进步观念融入到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女性主义批评家费罗伊德在所写的精神分析模式中提出性征同性别身份认同之间内在联系的内容,发展出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后来在借鉴一些一些批评语言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后结构女性主义等,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一开始只关注文学批评的实践到关注差异性逻辑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拓宽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向度,而且也促使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更加获得多层理论的支持,因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朝着更远、更广的方向发展,如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培养出来的学者和专家已经遍布在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之中,从而得到了更好的进步与发展。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出现到发展,从本质上来讲的话,就是对整个西方文明的一种拷问与思考,从女性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整个西方文学中对不尊重女性、降低女性身份地位等方面的现象,以批评的形式来敲响社会对于女性要给与尊重的地位,因此,本文就针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出了上述论点的探讨,通过探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四大转变,以此来明确女性文学的特质、梳理女性文学传统、彰显出女性书写者主体地位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J].周宪.南京社会科学.2016(01)

  [2]符号的互文性与解析符号学———克里斯蒂娃符号学研究[J].王铭玉.求是学刊.2015(03)

  [3]重心迁移:从作者到读者———20世纪文学理论范式的转型[J].周宪.文艺研究.2015(01)

  [4]性别差异了吗———关于女性文学研究的随想[J].贺绍俊.文艺争鸣.2017(12)

  [5]浅析英美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评《女性的书写:英美女性文学研究》[J].岳俊琳.当代教育科学.2015(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