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声乐艺术中歌唱的思维方法(第2页)

本文共计35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2强化记忆

  声乐中的记忆其实是指对声音感觉的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直观反映。将上课时每一遍的演唱效果进行对比,课下凭记忆进行练习,根据正确的感觉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辨别,靠记忆不断修正声音,从而巩固正确的歌唱状态。[2]声乐的学习始终伴随着记忆的过程,高校声乐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一般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中会先给学生示范,让学生在脑海中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学生再根据老师的指导,在潜意识里形成意象。这往往需要学生牢记正确的声音概念,与自己感觉的所谓的“正确的声音”进行区别与联系。同时,歌唱也是生理机能的运动,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需要身体各部位的协调,具体可以体现在腰力的运用、喉头的稳定性、呼吸的流畅性及腔体的共鸣上。它作为物质运动特殊形式的乐音运动,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色彩、快慢等一系列构成因素的变化和往复回旋,也自然同其他物质运动形式一样被赋予了时间的记忆。因此,在诸多声乐作品中,歌曲的歌词旋律、曲调结构、主题动机都是需要靠创作者反复记忆来完成的。

  2.3勤于思考

  思考是认知一切事物的基石,声乐技巧的掌握及歌唱机能的形成需日复一日的勤奋练习与磨合,当然也少不了不断思考。在具体的声乐演唱中,要想树立整体与部分的二维关系,既要思考在课堂中的教学问题,又要思考自己在实际表演中的歌唱状态。这也是歌唱的内外因关系。声乐学习的过程始终是建立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不断反复提高其声乐演唱能力的。歌唱系统主要由气息、发声、共鸣和咬字四个方面组成,对于每一个新的知识点,不能用片面的眼光来看待,而应树立整体观并进行思考。此外,声乐学习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应将新的知识点与其他知识点结合,不仅要有全局观念,还要能解决个体实质性问题。只有通过这种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2.4富有想象力

  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体,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而且伴随着演唱者的个人修养、演唱水平及文化内涵等。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歌唱艺术的真实情感再现。声乐具有诗化的艺术特质,尤其在中国近代艺术歌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比如,刘半农的《听雨》表现出的意象具有浓烈的诗化艺术美,并且歌词高度凝练,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发自内心的感受,而不仅是看到的客观事物,带有古典诗词的雅韵风格。音乐与文学紧密相连,一部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需要技术及谱面上的东西,更需要发挥歌曲创作的想象空间,赋予歌唱灵魂,使歌唱富有意蕴、画面感。诚然,想象是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表演者内心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声乐艺术表演中,要想充分发挥想象思维,就要将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意境与特定的作品环境和背景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达到演唱者的自我认知、体验与声乐作品的景象、人物、情感变化相融合。同时,还要通过演唱者自身的表演,如形体展示、表情、眼神和动作变化等,结合优美的旋律来感染观众,以达到情景交融的声乐审美效果。在立足于歌曲节奏、音调、语速、旋律、力度等歌唱因素基础上,抒发人类美好的思想情感。

  2.5加强审美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再现”,并认为艺术是用感性的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纵观古今中外,艺术具有美学功能特征,歌唱行为的根本出发点是对歌唱形态、内涵美的认识和追求。有了这种追求,才会选择、比较,形成良好、恰当的歌唱方法和习惯,大脑才会发出正确歌唱行为的指令去实现良好的歌唱。[3]因此,在声乐审美过程中,要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分析自身音质与音量的特性,追求一种美好的音色。这是声乐艺术中的美学原则,更是歌唱思维方法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再对声乐作品中每一段落和每一乐句进行加工处理,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使艺术形象趋于完美。综上所述,倾听、记忆、思考、想象、审美是构成歌唱思维的基本要素。当然还不止这些,这仅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学习经历的总结与感悟。声乐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探索。目前,我国声乐的普及率非常高,作为高校研究生,应在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遵循教学客观规律启发引导的同时,在声乐学习中凭借自己的思维对歌唱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对一些具体形象的联想,使歌唱发声的原理、演唱时的情感以及各种比较抽象的概念都逐渐变得清晰可辨。更重要的是,借此将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充分运用自己的大脑,加强意识的能动支配能力,尽快树立正确的现代歌唱思维意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