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研究银行业跨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第3页)

1 次下载 4 页 558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是公司治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挖掘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建立合理、有效的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能够提高跨国(境)企业的经营效率,推进其国际化经营的步伐,提高其国际竞争力。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中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供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借鉴。

  (一)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

  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离不开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有效挖掘人才,合理培养、运用、激励人才,才能留住人才,保证银行跨国(境)经营稳步发展。我国银行业跨国(境)经营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首先,通过国内机构外派,挑选高素质员工。国内银行机构中不乏一些具备国际化高素质的人才,可以通过选拔,进行适当培训,作为跨国(境)经营的人才储备,形成固定的国际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其次,通过全球范围内人才招聘,提高跨国(境)经营的管理队伍水平。银行跨国(境)经营十分注重国际化发展,通过国内选拔的管理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国际化素质,但在国际化经营实践方面略显不足,全球化人才的招聘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以保证银行海外经营的发展。同时,要加强东道国人才招聘力度,以填补中低层员工岗位空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跨国(境)经营的文化风险。

  再次,在人才培训方面,可以学习欧美大型银行的做法,如花旗银行的“血缘培训”计划,即在高校重点培养为自己所用的金融学子;汇丰银行的“特种部队”--国际事务官,以备未来管理银行的国际事务。[4]

  (二)强化跨文化经营管理理念

  银行业跨国(境)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文化风险。如果忽视文化差异,银行在海外经营发展必然遭受损失。因此,银行在跨国(境)经营管理中必须考虑母国和东道国的文化差异。

  当前我国银行在跨国(境)经营中已经意识到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亦实施了应对跨文化风险的措施,如开展海外员工的跨文化培训等。但我国银行业企业文化中跨文化经营理念仍需进一步加强。首先,结合银行全球化发展目标,在企业文化中提出跨文化管理思想,提倡员工拓展国际化发展眼光,培养国际化发展思维;其次,跨国(境)经营中要“以人为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以跨文化经营理念为主导,注重不同文化环境下(母国、东道国、第三国)员工的“个体性”,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5]

  (三)建立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我国银行业亟待建立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将国际大型跨国(境)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经营进行整合借鉴,形成为自己所用的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以提高管理效率,推动我国银行业全球化发展。

  第一,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方面,要“因地制宜”,坚持一体化和差异化融合,实施以母国、东道国、第三国为中心的“多中心”人力资源管理模式[6];第二,在具体薪酬激励方面,完善多元化薪酬模式,将股权激励等一些先进的激励方式纳入海外员工薪酬体系中,探索更为有效的激励方式,提供海外员工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对人才的激励水平,防止国际化人才流失;第三,在培训方面,加大银行跨国(境)经营培训投入和力度,提高员工素质,同时构建“学习型银行”,将培训与绩效和升职联系起来,促使员工将培训视为一种待遇。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在深化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银行业跨国经营是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在银行业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能动资源,必然受到重视。因此,必须不断分析发现银行业跨国(境)经营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总结经验,借鉴国际大型跨国(境)银行的先进管理模式,完善银行跨国(境)经营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确保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顺利发展。

  注: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4-9-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