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化学实验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5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3完善实验考核体系

  新的实验考核体系,将改变以往以最终实验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实验课程成绩的“一刀切”式的评定标准,而通过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验课程中的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实验的态度,结合最终实验考试成绩,综合判定学生成绩。新的实验考核体系不仅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能力,更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及培养科学的素养,为以后的学习过程提供一定的基础。

  2.4优化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经典的验证实验为主,学生只需根据书本上的步骤一步步做下来就可以完成整个实验,缺乏设计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育和创新意识的建立。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更强调和突出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通过适当地增加实验的条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前期试剂仪器的准备、实验的操作过程、数据记录及分析过程、实验报告等实验流程。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学生的科研能力,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3-4]。此外,要尽可能多创造机会让给学生多进入实验室,通过在课余时间延迟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一方面可以弥补实验课时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开展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的要求。学校也应当适当出台政策和经费扶持,鼓励学生自发组成团队小组(3~5人),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鼓励并支持在校学生参加相应的学科竞赛。团队小组以学生为主体,并配备指导老师,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协同合作为基础,以查阅文献、实验探索、讨论答辩等实践活动为途径,以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预约实验室,完成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得出和验证实验结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微课程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理念,他首创了声名远播的“一分钟的微视频”的“微课程”(Microlecture)[5]。微课程就是指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等的一种微型教学。微课程相当于一堂课的一个切片,通过这个切片,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和心智的发展,体现教师的助学智慧。微课程于2011年引入我国后,得到迅速发展和应用[6]。当前,微课程正在迅速兴起,它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为一体,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当今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给分析化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活力,微课程在分析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势在必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将定量分析化学中的基本的实验操作精心地录制成系列微视频;将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中体现“量”特征的每个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基本操作制作成集声音、文字、图像和微视频为一体的系列微课程,此微课程能够将定量分析化学实验中由于量(即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的高度要求而使实验显得非常“繁琐”(即知识点较琐碎)的关键问题“有趣化”、“清晰化”和“放大化”;利用网络技术将自制的系列微课程上传至网络,让学生们在实验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反复有效地学习。通过微课程的学习让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能在人性化的微课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掌握定量分析化学的操作技能,最终达到操作规范的目的。

3结语

  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内容是上好实验课的先决条件,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实验教学是顺利完成实验课的关键环节,通过改革实验教学形式,增设设计型实验和开放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独立思考、科学创新以及提高综合实验技能的平台。本研究既在理论上要探讨分析实验教学在内容、方法和考核上为什么要改及如何改的问题,也要形成一整套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实践证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