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探究学习中直觉思维的培养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在探究教学中引进化学史例,促使学生重视直觉思维

  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介绍化学史上相关的重大或有趣史例,例如前面提到的凯库勒由梦的启示悟出苯分子的环形结构,还有荷兰化学家范霍夫发现物质产生旋光异构的原理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史实让学生明白直觉思维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有其一席之地,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初步让学生从内心认识到直觉思维也是科学家的必备能力之一,更要让学生明白直觉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的练习得到提高的。

三、在探究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启迪并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

  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的本质其实是映像和图像的。为此,化学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可以尽量采取多媒体这一新型教育技术,引入图片、影视素材等多媒体元素来进行生动的情境创设,诸如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等,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可以启迪和强化他们的直觉思维。另外,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还可以使学生视听同步、手脑并用,大大加快他们的思维进程,增大学生运用直觉思维的机会,比如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演示某些分子的微观结构、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历程等。

四、在探究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创设学生直觉思维的时空

  一些教师在探究学习中似乎过于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担心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浪费时间,因而不断地给予学生提示,带领学生按照其预设的思维轨迹前进,最后几乎所有的学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思维、在猜测、在论证,但实际上学生完全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他们的直觉思维根本没有施展的机会。事实上,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并不是靠言语信息,尤其不靠教师指示性的语言文字,其智力操作是内隐的、无意识的.,通常以顿悟的形式表现出对问题的把握。因此,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应真正把每个学生看成是独立开放的、不断建构自身的个体,要尊重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空,不要急于给学生语言化的提示,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施展直觉思维的机会,使学生在顿悟中解决问题。

五、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积极示范引导,养成学生直觉思维的习惯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直觉里包含着简单的模仿或许多更为复杂的过程。因此,经常在学生面前运用直觉思维的教师将易于养成学生直觉思维的习惯。在实施探究教学的初始阶段,很多学生不善于甚至不敢提出问题,也不善于甚至不敢作出猜想与假设,这时,教师就应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做好敢用、善用直觉思维的楷模,经常对某些问题作出自己大胆的猜测与假设,而后再对自己的猜测与假设进行严密的分析。这样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教师的思维方式,养成自身的直觉思维习惯。正如布鲁纳所说的:“凡是乐意猜测班上提出的问题的各种答案的那种教师,恐怕比预先给全班分析一切的教师,更易于养成学生这种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殿森.布鲁纳的直觉思维论及其教学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