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歌的语篇分析及其意义的生成(第2页)
本文共计62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也就是说,这首民歌共有3个标记性主位“夜这”、“求儿他人”和“出外”,它们把整个语篇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歌时周围环境的描绘,第二部分是男青年的悲惨命运的自述。前后两个部分形成鲜明对比,如上所述,为整个语篇增添了对照的意味。这样看来,这首壮族民歌中主位信息的配置完全符合韩礼德对标记主位功能的总结。
(二)及物性系统分析
第一首民歌共有14个小句,其中,关系小句8个,物质小句5个,行为小句1个。韩礼德(2011:132)认为,“关系过程是有关‘是’的过程。”具体到这首民歌,1-6句皆为关系小句,主要集中在故事背景“夜这”和“亮月”的描述上,以及男青年——“我”是什么,或是怎样的自述上。7、8、10、11、12句都是物质小句,是关于“做”的过程,(2011:132)男青年是要通过解释他的日常生活行为,即平日里都在做些什么生动地描绘他的悲惨生活,以博得对方的同情。整首民歌中及物性结构的变化完全符合其主位推进的模式,第1句是信息的起点,而第4句是情节发生转折的标志。另外,作为行为小句,第9句“吃气哭嘘嘘”是“具有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特征”(2011:156)。这里男青年用“吃气”和“哭嘘嘘”这些生理行为生动再现自己命运的悲惨,心理成分的比重要小一些,因此将该句归为物质小句更为恰当。第13、14句又是关系小句,它们对整首民歌进行收尾,对主人公自己的现状进行总体概括“出外成啥人,做人不如他人。” 这样看来,整个语篇一共有8个关系小句,且均为归属型。韩礼德(2011)认为,关系过程是语法识别出的一个经验片段与另一个经验片段的关系的分类和识别过程。而归属关系小句意味着一个实体被赋予或归附某种品质,把它指派给某个类。第一首民歌大量使用归属关系小句,是因为男青年自觉主动地把自己归属到劣势、卑微的一类,以抬高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这符合壮乡民歌的特点。而物质过程就是‘做’的过程。它们表达的是某一实体‘做’某事——‘对’其他实体做某事。民歌中主人公要与鸡一同抢食,鸡啄吃大米粒,而他只得吃鸡剩下的瘪谷粒。件件事情都好像真实发生在男主人公身上,仿佛是他的亲身经历。而且,这8个归属关系小句分别位于民歌的开篇和结尾处,而物质小句处于中间位置。这一结构也符合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结构安排,充分说明关系小句在人物描写中表示观点,物质过程表示解释说明的特点。这或许可以看做及物性系统的一个文体功能吧!
三、“靓哥”的功能语法分析
(一)主位结构分析
“靓哥”是民歌集的第3首,也是女青年开始对歌的第1首。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在男青年一再地表白、央求下,心仪之人终于迎唱了。第1句采用疑问句形式“人哪在边那直立?”与男青年打招呼。主位“人哪”(即哪人,什么人的意思)同第一首歌中的“夜这”一样,既是第一句的小句主位,也是这首的超级主位。不同之处是“人哪”属于非标记性的,在语篇中的重要性不及“夜这”。从第2句到第6句,所有的主语承接第1句中的主语“人哪”而省略。这次主位省略的情况不同于第1首,属于上指省略,即“小句的某些部分在上文已有预设。”(韩礼德,2011:69)这里预设的是“人哪”。虽然第2句到第6句的主位均已省略,但这部分仍延续第1句中的主位以“人哪”即“哥”为中心,女青年之所以这样做,一边是有意抬高对方的身份,赞美对方,给对方打气;一边通过提问和假设,希望能够获得有关男青年更多的个人信息,以便根据情况决定心意:你是小伙还是当爹的人?第7、8两句是小句复合体,从句的主位上指省略“人哪”,主句的主位映射主语“妹”。第9句中,主语“哥”作为主位第一次出现,与前文的“人哪”形成呼应。紧接着的11句一直到最后一句,女青年把“哥”和“妹”合二为一称为“咱”,唱到:我们俩个有缘分,相遇在天涯!以此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表明自己愿意与对方对歌,继续交往的态度。
与第1首民歌不同,这首民歌中没有诸如副词词组、介词短语和名词词组等做主位的情况,因此整个语篇中主位的标记性都不算强。这一点会不会使得语篇显得平淡无奇呢?笔者认为不会。第2句至第6句主位的上指省略预设了第1句的部分内容,变成了只有述位的小句。笔者认为,上指省略同外指省略一样,处在从非标记向标记性主位过渡的连续谱中的一个阶段,它们的标记性强度虽不及副词词组、介词短语、名词词组等,但比起非标记性主位,还有具有一定的标记功能。因此,可以说是第2句至第6句主位的上指省略把1-6句有机地连贯在了一起,而且突出了男青年在女青年心目当中的高大形象。“树血桐”、“子官”、“灿烂”等词语位于句首,赞美男青年像初升的太阳一般充满朝气,像龙眼花一样甜美无暇,借此回应男青年在第1首民歌中对自己的妄自菲薄,形成了与其对立呼应之势。第7、8两句中从句的主位“人哪”上指省略,而主句的主位就是主语“妹”本身。这样的主位安排,在语篇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承接的是1-6句的主位“人哪”,下文领起是9-15句的部分主位“妹”(所谓部分主位,是指13-15句中的主位“咱”包含了“哥”与“妹”两部分)。如此一来,语篇顺理成章地转入第二部分:女青年表达了愿意同男青年交往的心意。主位变化的模式是“人哪”→“妹”→“哥”→“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