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

本文共计34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理科类学生不但要具备专业技能,还应该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大多理工类院校由于长期传统思想以及功利主义的影响,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资源分配等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认为可以从:树立适应人文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观,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及构建科学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增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

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问题与对策论文

关键词

  :人文教育;理工科院校;问题对策

一、人文教育相关概念界定

  《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人文”解释: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强调人的价值和思想观念。人文知识涉及:历史、政治、哲学、艺术、语言等方面。人文教育,主要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教授人文知识,实现其人格精神与品格提高的过程。

二、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已经进入了初步实行时期。总体而言,我国理工科院校普遍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为改善学校人文教育水平积极探索新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部分高等学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由于受到长期传统“重理轻文”等思想的影响,导致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分离,理工科学生的人际关系、语言表述等能力明显短缺。如何创造性地解决此类问题是现阶段理工科院校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理工科院校人文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文教育认识存在误区

  2001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的《关于人才问题的调查报告》就显示:毕业生文字表达方面很欠缺,对文学、历史、哲学、音乐等重视程度相当低;不仅如此,其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能够较为完整讲述出孔子、孟子、老子等文化名人的思想见解,不到一半的人曾经较为完整地读过两部外国文学作品。伴随着学生就业难度增加,很多学生求学只是为了以后好就业,在学习的过程中重专业、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从而形成了急功近利的求学观念。学生往往不愿意参加人文讲座与报告、学生会等文化活动,选择文科类选修课,大多是为了凑学分。这种状况导致了我国培养出的理工科学生在技术专业领域与人文领域能力不相称,知识结构单一、创新能力缺乏。

  (二)人文教育方面资源有限

  1.平台资源匮乏,人文气息不浓从教育的环境方面看,理工类院校学生的人文教育不但受制于狭隘的知识面,还缺乏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理工类学校大多比较关注实验室的建设,对实验仪器的要求十分严格,而人文教育方面投入少之又少,缺乏应有的平台资源,人文社会科学的图书和教材相对匮乏,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大学生文化活动中心、视听教室。一些院校把修建学校建筑、改善文化设施等视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物质文化建设作为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指标,但是却很少开展有品质的人文类活动,对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往往流于形式,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作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手段。2.人文教育类师资力量薄弱目前理工类院校科学教育投入和人文教育投入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文教师工资待遇低,科研条件差,严重打击其工作积极性,一些教师忙于开展第二职业,无法专注于教书育人,对待学生教育很敷衍。还有些学校人文类的老师数量只是个位数,一个老师往往要奔波于各个年级各种不同课程间,教师的教育任务繁重,导致其往往无法专心科研。有些理工类院校的人文由于教师师资力量不足,人文类课程教育多数以选修的形式进行,并且大多数上课是在晚上或者周末,甚至是不同专业学生混杂在一起,人员规模庞大。

  (三)人文课程设置不合理

  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我国文理分科一般从高中开始实行,这也致使理科学生从小对人文类课程的了解不足。进入大学阶段,我国各理工类院校一般把哲学、历史、文学以及艺术课作为选修课设置,对于其内容大多由选修课老师自行决定,既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固定的教材和统一编制的教学大纲。这样的结果就是,各高校关于文、史、哲等基础性人文类课程种类设置不是过于狭窄就是过于繁杂。2.人文教育类课程设置不足理工类院校普遍存在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占比不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现象。我国大多数理工类专业人文教育类课程占总课程的课时数一般不超过10%,而国外发达国家一般都在20%以上。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有一项要求,理工科的学生要修满8门关于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课,且该课占总课程的比不得低于20%。最近又制定一项规定,理工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社科类的学习必须系统化。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