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第2页)
本文共计28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对于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艺术教育来说,其主要目的绝不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而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修养,而这也正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于艺术而言,审美功能总是第一位的,虽然并不排斥它的教育功能。
因此,我们对艺术教育德育化现象提出异议,并不是否定在德育范畴内通过艺术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即并不是针对德育艺术化而言的,而是针对艺术教育德育化而言的,即不赞成把整个艺术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把艺术教育仅仅是作为德育的一条途径.
把艺术教育纳入德育范畴,其突出的表征就是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确立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我国,这一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古人认为,艺术可以“成人伦,礼教化”,从古自今,统治者就有意识地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建国以来,由于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这种观念影响广泛,深入人心,可以说从上到下大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看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比如在1950年底,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与中央音乐学院曾联合进行过一次全国性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调查,对于“为什么音乐课必须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这个问题,得到的普遍回答是:因为“音乐能陶冶学生新品德,能反映现实,与政治结合,并且在思想教育上比别的课程来得快。”可见,在那个时候,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而存在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是多么地根深蒂固。
虽然“唱一首歌就是一堂政治课”的那个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这种观念对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事实上,这种观念在今天的学校艺术教育中依然不时地表现出来。我们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从1992年到2000年一共实施了8年)的有关规定中就不难看出这一点。该《大纲》的“教学目的”的第一条就是这样规定的:“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大纲》在“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中对此又作了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学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唱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从这些规定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艺术教育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是因为它是艺术,而是仅仅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它,思想政治教育能取得好的效果。
真正的艺术教育是作为一种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也不应该是作为一种道德的教育而存在并产生德育效应的。艺术教育

浅议企业信息化对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经济论文
税费会计核算方式简析论文
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会计信息的作用论文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本的测算方法论文
小企业会计准则待摊费用怎么处理
浅谈电算会计记账的方法
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账务处理例解2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论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财务管理
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商誉减值处理
新旧准则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处理论文
会计研究之权责发生制与“待摊、预提费用”的归属
服务贸易的研究分析论文
我国企业跨国公司战略下的专业化与多角化策略的选择
煤炭贸易企业经营风险及防控对策论文
区域性服务贸易规则与多边规则之关系论文
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特色建设的思考论文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有关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效率的探讨的论文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