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第2页)
本文共计28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对于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艺术教育来说,其主要目的绝不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而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审美修养,而这也正是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对于艺术而言,审美功能总是第一位的,虽然并不排斥它的教育功能。
因此,我们对艺术教育德育化现象提出异议,并不是否定在德育范畴内通过艺术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即并不是针对德育艺术化而言的,而是针对艺术教育德育化而言的,即不赞成把整个艺术教育纳入德育范畴、把艺术教育仅仅是作为德育的一条途径.
把艺术教育纳入德育范畴,其突出的表征就是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确立为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我国,这一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古人认为,艺术可以“成人伦,礼教化”,从古自今,统治者就有意识地强调艺术的教育功能。建国以来,由于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这种观念影响广泛,深入人心,可以说从上到下大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这看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比如在1950年底,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与中央音乐学院曾联合进行过一次全国性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调查,对于“为什么音乐课必须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这个问题,得到的普遍回答是:因为“音乐能陶冶学生新品德,能反映现实,与政治结合,并且在思想教育上比别的课程来得快。”可见,在那个时候,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而存在的观念,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是多么地根深蒂固。
虽然“唱一首歌就是一堂政治课”的那个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这种观念对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事实上,这种观念在今天的学校艺术教育中依然不时地表现出来。我们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从1992年到2000年一共实施了8年)的有关规定中就不难看出这一点。该《大纲》的“教学目的”的第一条就是这样规定的:“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大纲》在“实施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中对此又作了进一步强调,指出:“中学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唱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从这些规定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艺术教育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是因为它是艺术,而是仅仅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它,思想政治教育能取得好的效果。
真正的艺术教育是作为一种审美的教育、而不是也不应该是作为一种道德的教育而存在并产生德育效应的。艺术教育


经典毕业论文致谢信
优秀博士毕业论文致谢信范文
辽宁何氏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模板
优秀会计硕士毕业论文致谢信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致谢信模板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浅谈钢琴触键
浅谈奥德修斯与西方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传统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15篇(精)
生物化学研究论文15篇【精华】
2021年论文致谢词300字(通用6篇)
关于本科论文致谢(通用15篇)
舒曼歌曲中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浅论音乐的节奏
浅谈音乐赏析让音乐走入学生的心灵
当前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精选5篇)
音乐系毕业论文-分析巴赫BWV846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征
“古典园林,精致江南”
古典分配理论探源
对古典文论的几句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