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第2页)
本文共计101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0]张建红、卫新江、海柯·艾伯斯,2010:《决定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管理世界》第3期,第97-107页.
[31]张建红、周朝鸿,2010:《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制度障碍研究--以海外收购为例》,《经济研究》第6期,第80-91+119页.
[32]张维迎、周黎安、顾全林,2003:《经济转型中的企业退出机制--关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项经验研究》,《经济研究》第10期,第3-14+90页.
[33]张新乐、王文明、王聪,2007:“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第5期,第91-95+102页.
[34]卓越、张瑕,2008:《全球价值链中的收益分配与“悲惨增长”--基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第07期,第131-140页.
经济管理学硕士论文参考文献(第2页) 2
[1]白洁.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经验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9(8):65-69
[2]彼得斯[美].乱中求胜[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3]陈菲琼,虞旭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自主创新的反馈机制研究:以万向集团OFDI为例[j].财贸经济,2009(3):103-108
[4]陈小洪.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陈小文.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m.南京财经大学,2007(1);18-22.
[6]程惠芳,阮翔.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m.世界经济,2004(11):23-30
[7]杜德斌.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区位模式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8]杜群阳,朱勤.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直接投资理论与实践.国际贸易问题,2004(11):68-71
[9]杜群阳,R&D全球化、反向外溢与技术获取型FDI[J].国际贸易问题,2006(2):66-69
[10]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92-2003)
[11]袭艳萍,郭凤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文献回顾与我国的实证研究m.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9-85
[1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2-2013)
[13]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2012)
[14]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年报(1991-2012)
[15]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内专利授权状况表(2008-2009)
[16]黄保东.国外关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和区位的研究述评m.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2):195-200
[17]江小涓.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意义与政策建议[J].中国外汇管理,2000(11):8-9
[18]江小涓.中国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4-14
[19]江小捐.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更均衡合理地融入全球经济m.经济研究,2006(3):5-15
[20]李静萍,高敏雪.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差距与潜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7);16-20
[21]李梅.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与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J].世界经济研究,2010(10):69-75
[22]李平.国际技术扩散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影响:机制、效果和对策分析[M].北京:三联书店,2007
[23]李蒸.跨国并购的技术寻求动因解析m.世界经济,2003(2):19-25
[24]李元旭,谭云清.国际服务外包下接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基于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12):68-77
[25]林青,陈湛匀.中国技术寻求型跨国投资战略:理论与实证研究一基于主要10个国际FDI逆向溢出效应模型的测度m.财经研究,2008(6):87-100
[26]刘凯敏,朱钟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m.亚太经济,2007(1):98-101
[27]刘明霞.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4):61-67
[28]刘明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技术差距的影响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3):16-21、142[29]刘世锦.关于我国增长模式转型的若干问题m.管理世界,2006(2):1-9、11
[30]刘阳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理论与实证研究⑴.中山大学学报,2008(3):182-189
[31]鲁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理论及其思考m.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1):23-27
[32]鲁桐.如何看中国企业走出去[J].中国外资,2003(6):50-51136
[33]鲁桐等.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34]李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成效研究管理世界,2009(9):34-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