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14篇(第12页)

本文共计425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为中考实验探究复习开辟新路

  中考复习时间有限,想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能够快速提高应用、应变能力,微课和化学实验复习巧妙地结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中考中物质的检验、鉴别、除杂,实验探究题,离子共存题,常常是学生的丢分点,这些内容涉及的实验又属于可不做实验范畴,并且九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联系能力有限,只是通过练题、讲题训练,复习效果并不佳。教师可以将相关内容制作成微课,包括实验视频和分析讲解,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必然能解决这一难题。

  二、合理利用微课

  教育要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微课就是其一。微课具有三“微”:第一,时长微,学习者可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第二,内容微,旨在将某个知识点讲解透彻;第三,使用微,可便捷嵌入各种教学活动:课前与课后的自主学习、当堂教学、集体培训等。但是,微课仍是一种“接受性”“灌输性”“情感单向性”的教学,缺乏师生互动。而化学学科知识有理论性知识、描述性知识、操作技能性知识等,单靠微课视频的播放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其次,微课是服务于教学的`,而不是教学为微课服务的。一节微课视频的录制,虽然只有5~10分钟,但录制的过程很不容易,教师要备课、精心设计流程、细心录制剪接等,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基于这种情况,教学者应该在设计时间和教学功能上作比较,要认真思考是否已将教学方式最优化。例如,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本可以在学生的探究中生成结论,并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若将其录制成微课,这不但吃力不讨好,而且与教学目标有些相悖。另外,微课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平台,如电脑、网络等。教学者设计的微课,基本上都是带有校本性质的,那么就得考虑几个现实问题:学生是否有播放平台?是否会影响学生的休息时间或占用其他学科的时间?总之,微课的使用,要讲究实效,不要流于形式,要让微课的价值得到真正体现。综上所述,微课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只要善于挖掘,合理利用,注入新的观念,我们的教学定会与时俱进。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 篇7

  如今,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提高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的有效形式,更是服务社会的一种重要试验手段。分析化学实验的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它对于学生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目前,环境问题频频发生,社会对研究环境方面的人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研究并解决其中的问题。因此,培养环境工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职责。而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可以与环境学科融合,做出一些方面的改革或改进。文章融合环境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提出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技术能力,为分析化学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为新世纪环境工程专业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

  1结合环境专业特点,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单调,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3],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受到了影响,极大地限制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果实验教学以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为背景,将相关科研项目引入到实验教学中,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还将引起学生的科研兴趣[4],促进了分析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例如,河池学院教师申请了有关广西南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项目,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将项目中测定矿区中的微量重金属铜和锌含量引入其中。先向学生介绍铜和锌的物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危害等。然后简单介绍南丹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情况,铜锌的监测方法,可选用络合滴定法,也可选用原子吸收法,教师顺着科研的思路进行讲解,然后对其测定过程进行讲解与演示。这样,学生从中学习到了滴定法中的络合滴定,以及仪器分析法中的原子吸收法的设备和操作方法等等,对该测定的过程中不仅产生了较多的兴趣,还接触了科研项目,将知识学以致用,为以后的毕业设计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