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跨专业构建ERP课程体系的探讨(第2页)

2 次下载 3 页 458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跨专业构建ERP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ERP课程是一门涵盖了管理学、信息学、物流与电子商务学等内容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具有内容覆盖面广、实验性强等特点。总结几年来我校ERP教学和教研情况,提出跨专业构建ERP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1.以必要的ERP原理讲授和讨论为基础

  学生们通常简单地将ERP理解为一个软件,实际上ERP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需要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和管理系统三个层次来理解。首先,ERP是美国著名IT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其次,ERP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网络通信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核心的软件产品;再次,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3]

  在进行ERP原理讲授的同时,还应开展适当的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ERP理论知识的交流和探讨。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基础不同,对ERP理解的角度和出发点有所不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讨论使学生对ERP的理解更加全面、系统,能够为ERP实验实践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ERP原理的讲授和讨论是构建ERP课程体系的基础。

  2.以跨专业组建实验团队,开展ERP综合实验为重点。

  跨专业组建实验团队,开展ERP综合实验是构建ERP课程体系的重点,具体做法包括:

  (1)成立ERP课程教研组,共同设置ERP实验项目。

  ERP实验的前提是设置科学合理的ERP综合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应贴近企业ERP运营的实际,包含企业运作的主要过程,能满足工商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实验需求。模拟实验应以企业实际业务流程为主线,设计各专项子系统的操作,应规范系统基础数据的设置,强调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关系。

  (2)打破专业界限,组建由工商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学生组成的ERP实验团队。

  首先,由学生自由选择或教师安排,形成一些由工商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同学组成的实验团队,每个团队大约6~10人。实验团队的设想来源于企业核心团队的理念。21世纪是充满竞争和变化的时代,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组织中的许多关键任务需要由临时的或跨部门的团队来承担,这就是核心团队。核心团队是学习型、创新型组织,在核心团队体系启动之初,许多成员会习惯单独工作,但事实上,团队工作的最佳环境是团队所有成员都集中在一起,及时进行交流,这既增强了团队精神,也加强了团队沟通。[4]跨专业组建实验团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沟通、协调、合作和创新能力。

  其次,根据ERP软件涉及的模块和实验内容为团队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如总经理、财务总监、出纳、采购经理、销售经理、人力资源主管等,同时为每个角色赋予相应的权限,让学生们找到“职业角色”的感觉。实验团队各成员应明确各自职责权限,做到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套ERP模拟实验。为了加强实验效果,鼓励团队成员进行轮岗轮职操作。

  再次,统筹规划ERP实验的时间。由于模拟团队涉及多个专业,参与实验的人数多,而ERP软件客户端有限,所有团队成员集中进行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分散实验容易规划安排,却不能保证信息尤其是一些基础信息的及时沟通和传递,不能保证实验效果,团队精神得不到体现。因此,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克服困难,统筹规划ERP实验的时间,如利用下午、晚上或周末各专业没安排专业课程的时间统一进行实验。团队负责人还应安排时间集体讨论,共同探讨和交流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等。

  3.以参与真实企业实践为指导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拷问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新命题。根据DCMS知识学院对其企业客户所做的一份调查表明:85%以上的企业会把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首要考量因素,50%以上的企业因为这方面的考虑表示不愿意接收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愿意接收应届毕业生的企业当中,95%以上的企业希望毕业生对于ERP等管理软件有一定了解和操作经验。[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