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教育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51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为了实现有效地评价与完善,应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没有对这些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不可能实现对信息、对信息处理的结果和信息活用实现有效的分析、评价,进而完善活用的过程。

    5.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

    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涉及大量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有些人甚至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机器和软件的操作技术,这是一种错觉。各种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应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予以选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特别重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应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去选择,去完成一定的具体操作。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可能对操作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就不可能完善具体的操作过程。某种操作技能只有在一下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发挥作用。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对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的训练

    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使用计算机,需要使用一定的软件,这些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根据问题的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算法,如何评价与完善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工具的掌握更为重要。工具的使用是在解决问题算法的指导下进行的。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中,与具体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相比较,应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完成任务与驱动知识的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彩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信息科学知识的学习,实现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表应只看到任务的完成,不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任务驱动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种学习方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任务驱动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发现有关的信息科学的知识。如果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同样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因为他没有将任务的完成变为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任务驱动中,既要完成任务,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应驱动的知识学习。

    上述各种关系的处理中,其实质是对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定位。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不是培养机器的操作者。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不紧某种技能掌握为目标的技能培训。

    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如何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素养的痒  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好各种关系,如何认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等都是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我们应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改革、学校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认真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

文章选自《中国电化教育》

 

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再思考

Research on Improv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eachers of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褚芸芸  杨改学 

摘 要:信息素养是关于信息的综合能力系统.信息化社会,信息素养是每个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中小学教师,作为教学前沿新课程的实施者,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误区,该文从系统的角度探讨了其培养和提高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能力系统,策略
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097(2004)04-0027-03

作者单位:褚芸芸(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兰州,73007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