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措施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3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计算机的特点使其要重视实际操作,从基础到专业,传统的教学均以教师主讲为主,C语言是一项很难理解的学科,即使教师反复重复教学内容,学生也不会对其产生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教学中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要对计算机的专业设置合理化,从专业需求角度确定教学难度。分析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作为教学方法选定的选择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多个行业。计算机教学也不例外,利用多媒体这一自身的优势,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形象化,以感染学生,使教学过程更加清晰,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教师作用的发挥。多媒体毕竟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在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能够体现其众多的优点,如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资源,便于不熟悉内容的回顾。可以集中教师的智慧与教学经验,将教学内容规范化,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时间,学生获得知识不再只是单一的渠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2增加上机课程,并选择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

  职业学院应从实践出发,增加计算机上机课程的课时,并且将理论所学知识与上机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上机课程中还要亲自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目前,职业院校的理论与上机课时的比例多为2∶1,理论课占总课时的2/3,甚至更多。同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对每次上机时间设置合理的题目,提出具体的教学和实践要求,在教学中核查学生的表现,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计算机教学具有实际意义。针对学生的特点,对学生给予鼓励,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结合实例分析来促进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另外,要提高学生对上机实验目的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不在于记住和理解了多少理论,重要的是要熟练应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去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上机的实践目的不只是让学生熟悉机器,还要有具体的规定,教师应督促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素质,对其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实践,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来完成上机内容,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

  3.3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应用,这要求在校期间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然,学习能力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说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内容,使学生实现角色的转化,提高其职业能力。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使学生掌握企业的运营模式,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等基础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致力于提高学生某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如维修、技术开发。接触企业的工作内容才能提高其实践能力。另外,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师的带领下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等进行开发,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和实战人才。在工作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明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将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决定计算机教学效率的关键。

  4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企业中多个领域的运用,学校中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冲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兴趣不高,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不清晰。为此,职业教育应从其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工具引入教学中。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经济时代,对计算机的操作要求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人才需求。在学校教育中,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应成为其重要目标。教学还应注重丰富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尤其是职业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其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受到相应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伟德.谈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1(8).

  [2]殷越.论对学生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1(13).

  [3]樊明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