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加强学生专注度研究论文(第2页)
7 次下载 2 页 292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二、用成就感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亦师亦友,教学相长。学生求知欲旺盛,反应敏捷,而且见多识广,很多学生某些方面懂得的比教师还要多。“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都是古人给现代人的教导。承认这一点,既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成长;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成就感,加强他们的学习专注度。比如在学习爬行动物这一节内容时,有学生说他暑假去广西北海旅游时,在当地买了一只“甲鲎”,问笔者是不是节肢动物。笔者确实忘记了,但没有关系,课后和该同学一起查阅了相关资料,最终确认了它属于节肢动物,笔者和他都长了学问,他还收获了成就感。还有很多类似事例,有学生把家长收藏的化石带来与大家鉴赏;有学生送鸵鸟蛋供笔者观察、品尝;有学生教玩魔术;还有同学送我小猪佩奇……这些交流让笔者“涨”了见识,对现在学生的能力大为钦佩,让他们有了很强的成就感!当教师“蹲下身子与他们交谈”的时候,也会发现学生有很多的奇思妙想,才华横溢;而笔者的“不耻下问”,也往往能换来自己的教学相长。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也就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专注度。
三、在体验中加强学生的专注度
“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2]。所以,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过亲身经历、亲自验证,才获得的科学知识往往让人记忆深刻、终生难忘。体验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方式多样、言传身教,不拘一格。例如,在初二讲解“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一课时,教师们通常会采用图解、视频或模型的方式讲解骨骼肌与骨的连接方式,这些方法虽然清晰、详尽,但学生总是兴趣索然。笔者设计了一个实验,到菜场买了几个鸡翅,请学生把鸡翅皮肤剪开后,一手按住鸡翅的肱骨,一手拉扯它的肱三头肌,鸡翅的前半节自然就做出伸翅动作。学生如同看魔术表演一片惊呼,纷纷模仿鸡伸翅的动作,已然明了骨骼肌与骨的连接关系。笔者还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如有一位学生家长是南京大学的博导、教授,他非常诚恳地邀请学生去参观他们的实验室,看到了难得一见的电子显微镜等精密仪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现代科技。在讲解皮肤的触觉时,笔者放弃了烦琐的讲解,设计了用两根牙签张开一毫米左右,同时触碰身体各个部位的皮肤,学生明显感受到,指尖能清晰地分辨出两根牙签;而其他部位基本分辨不出两根牙签,无须多言,全身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就是指尖。通过这些体验式的教育,学生获得的知识,远远比教师空洞的讲解更牢固。
四、结语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加强他们的体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成绩好,更可贵的是将来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这要比简单地传授书本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更为重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丽华.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4(32):67-68.
[2]刘思晋,吴成军.1949年以来我国初中生物教科书中实验内容的变迁分析及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2017(1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