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病理学改革(第2页)

6 次下载 3 页 604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2.1比如,在相应章节课前设计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习更有目的性,如在学习血液循环障碍这一章时,设计病例“一患者下肢骨折,石膏固定卧床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给予拆除石膏,患者准备出院,但下床活动不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应声倒下,经抢救无效死亡。请用所学病理知识分析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一问题学习,学生上课精神集中,听课非常认真,学完新课后基本能解释患者死亡原因;但这时,教师还可以对该病例进行深度挖掘,发散思维,比如“针对此临床现象,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么预防?”

  2.2.2“该使用什么药物预防?”,“溶栓药是不是只要有血栓形成就用,为什么”,“何时使用抗凝药,何时使用溶栓药,除此病例外,你还能想到哪个系统与这两类药物使用关系密切”等问题,通过发散思维,可以把药理学、病理学、临床诊断与治疗联系起来,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模拟临床治疗,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早期临床医学思维的建立,避免学生对疾病的认识片面化。

  2.3实验教学改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病理教学过程中占了极重的比例。病理学实验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病变组织器官大体标本观察;(2)病理组织切片镜下观察;(3)临床病例分析讨论;(4)动物实验(现已合并到医学机能实验);(5)临床实践。每次实验课为2课时,每节课45min,带教教师2名,把带教班级分为两组,一组由副带教教师带着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时间为1个课时;另一组由主带教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然后进行轮换。

  2.3.1组织器官大体标本主要根据章节选择典型标本进行观察,观察地点为病理学实验室,若学生对大体标本感兴趣,可以课后去本校生命科学馆,那里标本多且内容丰富。

  2.3.2构建形态学多媒体互动教学实验平台,优化教学配置组织切片的观察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有不同之处。相关的组织学是学习病理学的基础,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对组织学知识已大多遗忘,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从病理学角度复习正常的组织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如在观察鳞癌切片时,先复习正常鳞状上皮切片,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鳞癌镜下病理变化。本校组织学实验和病理学实验是共用一套实验室,并称形态学实验室,学校建立了组织学和病理学电子图谱库,该图谱库里有各个系统的正常组织学形态图片和病理组织学形态图片,并配有镜下组织观察解说,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正常组织切片相关组织学内容,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做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病理切片、掌握病变,更好地消化实验内容。

  2.3.3临床病例分析讨论主要选取与本章节相适应的典型案例并示教,选取了由本校教师组织及兄弟院校参编的、适用于三年制临床医学的、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实验教程》。所有案例均来自于该教材,案例中含有基本的病史资料和病理尸检报告,为讨论提供了素材依据。为方便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1个小组)。讨论内容包括:病例讨论的准备,首次由教师演示如何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教师示范完毕后,提前布置下次实验课的案例分析,时间约为2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分析时间及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与本案例有关的资料;病例讨论的开展,教师主持课堂,学生发言讨论,每个小组选定1个发言人,其他小组可以对正在发言的小组进行评分和提出1个或以上的问题,该问题可以是关于该案例的任何形式的`问题。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主持发言。最后,教师分析案例,讲解案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总结共性及特殊问题,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偏差,总结案例中患者的发病过程及死亡原因。病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解分析实际的典型病例,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为认识疾病本质奠定基础,达到学习临床病理知识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真实、客观和针对性等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和实践机会[4-6]。

  2.3.4动物实验由于学时的限制,本校把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综合起来设计相关实验,成立了一门单独的实验课程-医学机能实验课,学时32课时,每次实验4课时,共8次。该实验课整合了空气栓塞、缺氧、有机磷中毒与解救、休克、影响和调节血压的因素、影响和调节尿生成的因素等实验。其与生理学、药理学结合开展综合性实验,把这些实验设计在一起,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疾病,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本实验课已作为一门网络课程投放到本校校园网络———“随身课堂”网站,在上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在“随身课堂”网站完成预习报告,并预习相关实验操作视频,这部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10%,课后需在“随身课堂”完成电子实验报告,此部分占考核成绩的30%,教师课堂小组评价占20%,期末考试操作占40%。因受学时及教学条件限制,学生在校期间能做的实验有限,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校购买了VBL-100医学机能虚拟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真实的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制的动物和人体实验模拟系统,涵盖了生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人体实验和综合实验共计70个实验项目。另外还有常用仪器模块、资料模块、动物模块及模拟考试模块,内容丰富,结构完整。VBL-100医学机能虚拟实验系统的使用主要是在实验前后,实验前预习模拟实验,确认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后再虚拟,对实验过程中不足之处加以思考,避免以后再出现同类失误。所有实验室定期开放,并有专人管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课后来实验室体验其他实验内容,拓宽自己的视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