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论文
2 次下载 2 页 291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论文
摘要: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应地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应有相应的措施, 对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 经济法; 教改;
应用型本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应地, 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市场经济中, 经济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法不仅是法律专业人才的必修课, 也是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 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市场规则, 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能够运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争议, 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 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经济法不仅是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必修课, 也是经济类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专业基础课, 经济法是部门法的划分, 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专业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经济法课程时, 涵盖的内容有所不同, 法律专业的学生所学习的经济法, 包括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没有其他法律课程的学习, 除了市场规制法和宏观调控法以外, 还包括比较重要的, 与今后生活工作联系紧密的市场主体法。因此, 经济类专业的学生作为非法律专业人士, 要在一学期时间内掌握和理解这么多的内容, 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 经济类专业具体细分专业有很多, 而作为经济法这一门课, 往往在教学内容上没有考虑到具体专业的差别性, 采取统一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够。
(二) 教学手段单一化
经济法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要实现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既要有扎实的理论支撑, 也要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如前所述, 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涉及的法律法规较多, 经济类专业学生作为非法律专业的学生, 缺乏基础的法学理论知识作为支撑, 在有限的学时条件下, 教师常常只能重视理论讲授, 没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案例讨论, 或是简单用程式化的陈旧的案例、习题进行随堂提问, 教学手段单一化。因为参与度不够, 学生的学习热情、关注度也会降低, 学习的惰性凸显。
(三)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足
尽管学校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也会准备课程
的课件, 但是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提升的空间。硬件设备来说, 仍存在个别设备不能保证课堂内的所有学生都可以轻松阅读。软件方面来说, 教师对于多媒体的运用基本局限于播放PPT, 或者播放个别视频, 但是视频与课程的结合度、学生看完视频以后对于课程知识点的讨论、运用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足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 降低学习效果。
二、对经济法课程教改的建议
(一)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理解学习经济法律制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因此, 应提高对经济法课程的重视程度, 相应增加学时, 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经济类人才。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当针对不同专业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对经济类的具体专业以后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给予重点讲解。这一要求并不是忽略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学习, 而是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 加入市场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学习。例如, 金融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合同法的过程中, 不仅要学习合同法的基础理论, 还可以结合市场上的金融业务合同展开讨论, 例如一份委托dai款协议、一份投资理财协议等, 分析合同的主要内容, 包括当事人、合同标的、履行方式、履行期限、价款/报酬、解决争议的方式等。金融学的学生还要学习金融法, 了解最新的金融法律法规。国际贸易学的学生在学习经济法课程时, 就要对票据法进行详细的重点的讲解, 对会计法可以不学或者简单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