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改革方法论文(第2页)
2 次下载 2 页 291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要做到这一要求, 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 不仅要懂法律还要懂经济, 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 还必须关注、了解市场。真正符合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二) 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人才,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标, 改变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 将更多生活中的工作中的案例加入课堂、引导学生充分参与、积极思考、分组讨论, 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教学、讨论参与不是说忽略理论学习, 而是以案例带动理论的讲解和学习, 以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略显枯燥的法律理论在讨论、分析案例过程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授出来, 培养学生运用这些法律知识和基本原理来解决问题, 理解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 要求教师加强对典型案例和时下热点案例的收集, 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受益终身, 这两方面是形成好的教学效果的必要因素。
采取案例教学法, 选择恰当的案例至关重要。案例的选取既要有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紧扣教学内容, 也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到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分析、运用法律法规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采取案例分析作为课后小组作业的形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升协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三) 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提到现代化教学手段, 很容易想到的就是PPT课件的制作和运用, 但除此以外, 其他的方式手段运用并不广泛, 例如可以在课题讲授中, 课件准备时加入新的热点案例的视频材料, 可以更直观易懂地展示所要讲授的核心内容,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精选视频内容, 要紧扣教学目标, 内容要简明扼要, 控制视频的节奏和时长。通过视觉和听觉双重刺激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 在幻灯片的制作和运用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通过增加动画等形式带动课堂的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还可以借鉴优秀的案例数据库资源,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和练习的机会, 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运用。
应用型本科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 充分重视这一课程的重要地位, 匹配合理的学时学分要求, 进一步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以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参与度,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 积累专业和实践经验, 增强经济和法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融通, 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逐步建立分析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杨健.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经济法课程教改模式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17)
[2]刘纯.完善教学手段, 做好教研教改工作[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 (31)
[3]胡黎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非法学专业经济法的教改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3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