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浅析高校经济法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6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对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措施

  面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以下的建议与改进方法。

  1.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教学的目标

  教学改革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在处理工作和遇到问题的时候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条文的法律意识,只有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才能遵法和用法。所以经济法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化学生的法律责任感,在以后的工作中遵法守法。

  2.教学方法上要加强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是经济法课堂教学的核心,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创造案例教学的环境,在对案例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将相关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大量的各类型的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非法学专业的学生理解法律条文,实现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工作完成的时候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案例并自主的进行案例分析。多渠道的`案例教学不仅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的学到东西,还能在以后加以利用。

  3.课堂中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师生对法理、法例的互动交流环节,并使这一环节成为课堂的“重头戏”,可采用项目教学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处理教学资源信息、把握和消化知识和技能点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协作精神。

  4.选择适合的经济法教材

  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经济法教材,应与法律专业的经济法教材不同。对于高职学生来讲,真正掌握并运用法律知识更为重要,因此,选择教材时应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选择实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教材,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的法律知识能够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

  5.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广泛开辟第二课堂

  经济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没有实践是不可能真正学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理解,减少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进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是时候要改进教学内容,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完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而异的创新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要不断探索适用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的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旭,黄少彬.经济法教学改革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

  2.陈艳峰,浅议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职业圈,201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