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屋顶运动运营管理风险和控制对策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16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3、环境管理风险

  环境管理风险第一类是噪音影响。一些带有竞技类项目,如笼式足球、篮球等“激情满满”的运动项目,参与其中时难免会忘我庆祝、呼喊甚至争吵,还可能时常会有球击中防护网的声响发出,难免会对楼下的居民或电影院、餐厅等产生噪音影响。类似举报并不少见,有的空中球场为此调整营业时间、甚至被关停[2]。环境管理风险第二类是异味影响。屋顶运动场一般都会铺设塑胶材料,国家对塑胶跑道、塑胶球场都有强制标准,但目前屋顶运动场地建设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因此出现附近居民反映“笼式足球场铺设的塑料地皮会散发出刺鼻的塑料味”也就不足为奇了,尤其是天热暴晒,影响可能更大[3]。环境管理风险第三类是卫生影响。一般来说高屋建筑前期设计极少综合考虑后期屋顶的使用,因此高层屋顶普遍都缺少卫生设施,如果不合理引导,屋顶运动旺季人多,相应的卫生保洁压力必然较大。环境管理风险第四类是排水问题。不同于地面,屋顶场地无法通过地表渗透排水,这就给屋顶的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产权管理风险

  当前,人们对屋顶产权的归属并不是太重视。但随着屋顶空间价值的逐渐放大,屋顶作为土地房屋延伸到与其地面面积相对应的'空间,其使用权限必然会受到相关利益方的重视,对于产权共有建筑物屋顶运动场所的建设开发,情况相对复杂。现实主要有两种形式极易引起产权管理风险,一种是开发商将屋顶以搭售的方式交由顶层房屋所有人,一般人都认为其权属属于顶层房屋所有人,因此屋顶房屋所有权人想当然地对屋顶私自进行改建;另一种通过物业公司,或者由物业公司直接改建。从法律角度来说,上述两种情况都应事先征得绝大多数业主的同意,即使作为受托管理的物业公司,也无权进行改造。现实中却很少征求意见,一旦出现过分改建或扰民严重的行为,就会引起小区居民不满而极易闹出产权纠纷。此外,若以市场模式运营,其收入理应归全体居民所有,抵扣物业费,但现实中往往被顶层房屋所有人或物业公司占有,侵犯其他业主权益。

  3、屋顶运动风险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开展屋顶运动,是增加城市活动空间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好管理责任,社会各界履行监督责任,运营者要履行好管理主体责任,合力管控好屋顶运动风险,推动保障屋顶运动健康有序发展。

  3.1、政府层面

  3.1.1、建章立制规范引导

  借鉴国外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加强“空间”上的立法,完善我国有关“空间”利用的顶层设计,盘活“空间”利用的市场[4]。地方政府要持开放心态看待新事物,通过建章立制规范鼓励屋顶运动开展,依法依规将包括屋顶在内的城市闲置资源,通过改造用于体育运动等消费。规划部门要提前考虑新建高屋建筑的屋顶用途,将屋顶运动场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管理[5];建设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规范,尤其对建设形式、建设规模、承载负荷等进行硬性约束;体育部门要从专业角度出台相应的管理规范。地方政府还要结合实际简化相关审批流程,提出合理科学的指导意见,开展必要的宣传,甚至推出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奖励性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屋顶空间的开发利用,引导社会大众正确看待、支持并积极参与屋顶运动。

  3.1.2、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监管

  相关部门要采取“组合拳”加强项目审核把关,要始终绷紧屋顶运动的安全风险管理关。申报阶段,重点要从专业上审核原房屋建筑设计是否达到屋顶运动场地的要求,相关场地设计是否符合规范,环境卫生管理是否合理等,从源头剔除不适合改造为屋顶运动的项目。建设阶段,要重点把好材料质量关和检查关,防止以次充好、偷工减料。验收环节,尤其要关注安全管理措施是否到位。投入使用后,要加强对体育场所和设施的常态化安全管理,开展必要的抽查,检查安全、消防、卫生等管理是否到位。

  3.2、社会层面

  3.2.1、行业要出台技术施工管理规范

  行业要配套建立严格的场地建设标准予以规范。如设置防护网,不同的运动项目的高度、规格要界定清晰准确;如安置护栏,护栏的高度、栏数等都要明确规定;甚至要明确体育器材、封闭设施(如体育篷房)配备标准,防震动和隔音处理乃至设施材料的检修周期等,避免屋顶运动建设市场混乱、竞争无序、屋顶建设质量差等现象发生,阻碍城市屋顶的空间开发利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