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论文(第8页)

23 次下载 9 页 1542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参考文献

  [1]刘红。关于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理性思考。经济论坛。2007年第四期。

  [2]郭剑颖。谈会计谨慎性要求的局限性及应采取的对策。军事经济研究。2012年第七期。

  [3]张洁。探讨会计谨慎性原则运用的局限性及改进措施。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六期

  [4]夏继芳。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第二十一期。

  [5]马敏。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例研究及相关理论探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5年。

  [6]李伯丽。谨慎性原则运用的适度性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会计学专业,2009年

  [7]李青原著。制度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配置。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论文(第8页) 篇3

  [摘要]

  本文以国际会计惯例为基础,从会计结构的角度,详细的论述我过新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运用;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应防止过度谨慎的做法。

  [关键词]

  谨慎性原则必要性运用过度谨慎。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处理企业不确定的经济业务时,应持谨慎的态度。也就是说,凡是可以预见的损失和费用都应予以记录和确认,而没有十足把握的收入则不能予以确认和入帐。

  谨慎性原则的提出,一是因为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会计人员在处理这些业务时,不得不经常面对它,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

  二是因为企业是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和经营者,它负有以自己的收入抵偿自己的耗费并保证企业顺利、稳定发展的责任。

  三是因为企业面临着一个有风险的市场,企业必须谨慎的处理一切经济业务,以保证企业在市场的动荡中立于不败之地。比方说,只要企业同其他企业有经济往来就有可能发生坏帐;另外企业在经营中也存在资产过时削价处理和其他损失等情况。对于上述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则应遵循谨慎原则,即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预先估计入帐,待费用或损失发生时,由于已经提前预计,就不会使企业经营成本造成忽高忽低的混乱。

  一是我国的会计结构中包含谨慎性原则的必要性

  构成当今世界通用的会计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四项会计假定,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在四项会计假定的基础上,企业按权责发生制计算费用和收入,按配比原则计算损益,这些假定和原则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是通用的,在这样的会计结构中,实际浸透社谨慎性原则(或谨慎思想)。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

  现代会计以费用和收入的发生为依据,进行期间损益的计算。现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是由确定性计算和非确定性计算构成的,其计算结果也自然包含着确定的数值和不确定的数值。预见计算时,会计人员必须选择特定的一个数值,如果是单纯的预见计算,从理论上来说就要使预计值和事实确定值的误差尽可能缩少,为此应选取中值。然而,会计只要以持续经营假定为前提,在与利润分配的联系中就必须选择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这种选择标准就是一种谨慎原则。在预见计算中采用谨慎原则时,预见计算带来的利润过小表达的可能性虽然很大,但它并不是有意识地谋求表达过小的'利润。只要以白喊预见计算的权责发生制为前提,谨慎性原则就必然有一席之地。从理论上说,对资产减少的原因和将来支出的原因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并计量可能发生的价值减少和支出的幅度,从中选择避免使利润过大表达的数值,是完全合理的。因此,只要会计计算中存在着预计因素,谨慎原则就是必要的。

  (二)、实现原则中包含谨慎原则

  实现原则是指应在企业售出产品或劳务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原则。实现原则最确切的意义是非现金资产或权利转变为货币,实现原则的本意是防止利润的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因为任何提前记入和提前分配都有会使企业啬不确定性的风险。为了保护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利益。排斥这种不确定性风险,现代会计的计算结构采取了以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为前提,补之以配比原则的形式,事实上已把谨慎原则渗进了会计框架中,并赋予它们合理的地位。这样一种会计计算框架的会计处理,人们都接受了,并不视为有意识地谋求利润的过小表达的谨慎性原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