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计算机应用型课程问题驱动学习分析

本文共计26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计算机应用型课程问题驱动学习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也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随着我国新课标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教育改革对计算机应用教学提出的要求,使目前中职的计算机教学存在很多不足,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计算机应用型课程问题驱动学习分析

  摘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上好计算机应用型课程?这是每个计算机老师应该关注的事情.本文介绍了问题驱动教学方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析问题.经过对该方法的实践探讨,证实此教法可以强化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适应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型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方法

  计算机的课程分为理论型和应用型的,理论型的课程一般理论型比较强,适合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原理分析;而应用型的课程的理论相对较少,实践内容更多,需要手动操作的部分也多.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强,因此计算机应用型的课程也越来越多,可是由于计算机硬件资源并不能满足学生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在机房进行.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的方式越来越适应目前的教学情况.当前的学生,特别是三本院校的学生很多同学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并不能有效的利用课堂,很多时候是教师在讲台讲课,学生在下面拿着手机玩游戏,看小说或者做其他和课程无关的事情,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很差.这是由于一方面学生不能自觉的将注意力集中到课程,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实践性比较强,此类课程的教材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可以以自学为主,但是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导致眼高手低,长此以往,结果学生什么也没有掌握.在发现这些问题之后,通过改变教学方式,采用问题驱动自学的方法,发现大部分同学对课堂的利用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加强了对课程的掌握情况,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下面以ACCESS课程为例,对该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1实施

  问题驱动学习,主要是提倡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然后对问题进行操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讲评,并且对其中的错误及其原因做出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这样学生学生对就会对知识加强印象,以后做题的时候就会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下面以ACCESS课程中报表这一章节的内容作为例子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

  1.1教师提问

  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对学生进行一下整章知识的简介,告诉学生报表这这一章节主要的任务是什么,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接着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比如报表这一章,前两节的内容是关于报表基本知识的介绍,包括报表的功能,报表的组成,报表的种类,报表的视图,以及如何创建报表.那么我们就可以结合这些内容提出综合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要包含这些内容,使得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学习掌握这两节的知识.问题如下:

  (1)采用自动创建报表的方式,以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纵栏式报表.

  (2)利用报表向导,以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表格式报表,并且要求以专业为分组依据进行分组.

  (3)以学生表为数据源,以柱形图显示出男女生人数的比例情况.

  (4)以学生表为数据源,制作条形码标签,其中学号以标签形式打印显示.

  (5)在设计视图中,以学生表为数据源,创建表格式报表.通过这些问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五种创建报表的方法,并且学生可以认识报表的种类,如何采用合适的创建报表的方法创建不同种类的报表.在问题2中,通过分组,可以完整的认识报表的组成,创建好报表之后直接进入报表的打印视图,而要修改报表的话需要在设计视图中完成,这样学生也就掌握了报表的视图的用处.在这个环节中,如果教师在前一节课的结束时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外进行学习的话,效果就更好,可以节约课程的时间,课程开始时直接进入第二个环节,大大提高课堂的利用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