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高等专业院校声乐教育之我见的论文(第2页)

1 次下载 3 页 335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高校声乐教育之我见

  1、重视声乐“选苗”

  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首先要必须重视“选苗”。没有好的声乐“苗子”,再好的声乐老师,再伟大的声乐教育家也将在声乐教学上无所作为。为了确保选准“苗子”,首先必须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一方面在专业上不能过分强调演唱水平、形象和嗓音条件,重视考生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本素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考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贫乏的文化知识,必定会扼制学生的艺术、教育才能的发展。其次,招生学校要把好专业面试关。一是要坚持刹住招生考试中找关系、走后门等舞弊行为。把“关系生”“后门生”拒之门外;二是要加强对考生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考查,真正选拔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俱佳、思想品德优良和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考生作为未来的培养对象。再次,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院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近几年来,由于盲目扩招,生源质量明显呈下降趋势,许多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甚至五音不全的考生也鱼目混珠进入校园,给声乐有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要实施声乐有效教学,拥有一些好的声乐师资队伍是关键。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切实加强声乐教学能力。

  第一,声乐老师要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掌握正确的唱法。只有老师明白了,学生才可能明白,如果教师本人都没有搞懂正确的唱法,教学时难免陷入“盲人骑瞎马”的境界。因此,声乐老师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老师,要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和提高,形成正确的歌唱艺术观念,尽可能多的掌握多种风格的作品演唱。

  第二,要有个好耳朵。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声乐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只能说明一个梗概和一般原则,更具体的就要靠听觉去把关了。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的辨别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咬字等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发声和演唱做出调整。教师不应该只是掌握一大把方法,方法固然重要,如果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里用,甚至可能引导到错的方向上去。

  第三,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对症下药”的能力。每一位声乐学生学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歌唱发声技巧和唱歌艺术表现上的问题,声乐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动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教师,训练手段必须是又多又好,以解决好声乐学生可能遇到的众多难题。

  第四,声乐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舞台演唱能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具备示范歌唱能力的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更具魅力,更令人信服。一位具有较高的舞台演唱能力的声乐教师必定同时具有很好的范唱能力,而好的范唱能力不仅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利的手段,还能使教师从生硬的、喋喋不休的理论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不仅可以直接模仿教师的歌唱方法,还可以体会教师对歌曲的理解和艺术表现,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较强的钢琴伴奏能力,也是上好声乐课的不可缺少的。好的歌曲伴奏可以使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作品情绪的提示、艺术烘托与情感的交流融合,使学生更好的进入作品,投入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完美的表现作品。

  第五,声乐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同时还必须具备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生物解剖学知识,并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总之,声乐教师的修养越全面、知识结构越完备,越有可能成为音乐教育家,越有可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