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高校舞蹈教学水平提升策略论文

本文共计41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高校舞蹈教学水平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合作教学是高校提升舞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舞蹈教学的团体性、交互性、创造性等特征也需要合作式教学方法的介入。合作动机能够促进学生间的自主合作,群体互动为学生个人提供发展动力,交往讨论可以增强学生的舞蹈认知,知识建构能够推动学生的自主创新。

高校舞蹈教学水平提升策略论文

  [关键词]高校舞蹈;合作教学;教学模式;方法建构

  近几年来,以舞蹈为代表的艺术性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校也在新教育思维的推动下,相继开展了形式各样的舞蹈艺术教育。相关学者及一线教师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研究出一系列的关于高校舞蹈艺术教学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合作教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合作教学所倡导的自主体验、团体互动、交流探索、认知重构很好地反映了舞蹈教学的发展性、团体性、交互性、创造性等特征,能够将学生个人与舞蹈团队统一起来,以此实现了个人有发展、团队出成绩、教学提质量的多重目的。其实,早在合作教学模式从国外引进来以后,就有学者开始将此方法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只是当时的结合更多地出现在课堂艺术教学中,受众也主要以幼儿、中小学生为主。在高校中,艺术教学与合作模式的结合是一个较新的话题,尤其在舞蹈教学领域。因此,为了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本文拟从合作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中进行深入挖掘,找到高校舞蹈教学蓬勃发展的“适宜土壤”,为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1高校舞蹈中合作教学介入的必要性

  1.1合作教学是现代教育模式

  合作教学虽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但它却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体系,精确描述了知识内容的“联系性”,强调了学习生活的“多边性”,提倡了学习主体之间的“合作性”。因此,合作教学是现代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它符合当前社会发展流行的合作主题。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合作教学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弥补竞争性教学的不足,将教学活动描述为各方面因素紧密联系、全方位合作运行的体系,这有利于将教育的视角投射于每一名学生,必将会有力地推动其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合作教学主要是基于动机、发展、群体动力、建构主义、教学工学等理论发展起来的,现在已开发出探究型、指导型、结构型、过程型4种形式。合作教学的创设主要是以师生、生生以及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设计为先决条件,强调学习主体间的充分探讨与互动,主要以小组团队活动为基本的教学形式,最后再辅以客观的评价标准与体系。合作教学是一种体系化的实践教学法。一方面,合作教学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教学方式,而是有深厚的理论知识相支撑,并具备基本元素、开发形式等内容,是一种体系化的教学思维;另一方面,合作教学具有实践性,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心智成长、改善社会心理为目标,通过营造一种能够促使学生协作共进的课堂环境,以此来实现更大价值教学目标。

  1.2高校舞蹈教学特征适合合作教学

  一般来说,高校舞蹈教学具有团体性、交互性、创造性的特征,这些存在的特征为合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先决条件。换句话说,合作模式与舞蹈教学是相适应的。首先,舞蹈教学具有团体性(也可以说是团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质的团队性;二是形式的团体性。一段舞蹈由编排到表演,其实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它涉及编创人员、导演人员、表演者、舞美灯光以及剧务造型等主体。因此,即使是一段独舞(或者单人舞蹈),它也是团队协作的“结晶”。除此之外,更多的舞蹈是由多名舞者共同协作完成的,通常在人数上表现为两人或两人以上。譬如高校舞蹈教材中所列的民族舞、民间舞、集体舞、交谊舞等。其次,舞蹈教学具有交互性特征。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舞蹈教学更多地表现为探讨与交流,即在持续不断地交互中完成舞蹈教学的整个过程。这里面包括教师与学生间的舞蹈技艺交流、学生间的舞蹈协作交流、舞者与编导间的编排表演交流以及整个舞动团队与观众间的情感交流等。再次,高校舞蹈教学具有创造性特征。创作性是舞蹈本身就具有的特性,主要指的是编导的编排创作与舞蹈演员的即兴表演创作。作为高校教育课程,舞蹈表演的这种“模仿+创作”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因此,综合以上舞蹈教学的特征,我们认为,合作教学模式的介入是适宜的,它将有利于学生舞蹈团队的凝聚力,强化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