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论儿科学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12 次下载 2 页 311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论儿科学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理论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融会贯 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临床现象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的分析和思考,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 是临床医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基本保证,是培养合格医学 毕业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1!因此,儿科在见习教学中重点在 于训练学生掌握临床知识的技能技巧,培养他们正确的临床 思维方法。我们在九七级教学改革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 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论儿科学见习教学中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一、教学实施方法.

  1 课时安排

  第1阶段重点安排儿科即基础-临床的过渡课其间配 合观看徤康儿童图片、幻灯、录像等手段,加强学生对正常儿 童生长发育规律的了解。牢记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里程 碑”,并讲授小儿病史的采集和体检的特点,为学生正确地问 诊、体格检查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第2阶段开始带领学生进 入病房,面对病人边看边讲,安排学生收管病人、写病历、记 病程,真正地进入临床状态第3阶段安排以学生分析病历 为主的病历讨论及门诊实习。第4阶段则组织学生参加科室 各种教学查房及病房巡诊,并考核学生的综合临床能力。

  2.教学内容

  我们的宗旨是:(1)减少理论讲授,增加临床技能训练;(2)加大临床课比例,侧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3)增加临床 病例讨论,并安排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判 断能力;(4)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增加保徤科实 习。在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如下7种能力的培养即:(1)收集 病史;(2)体格检查;(3)运用辅助检查;(4)临床诊断、鉴别诊 断;(5)作出医疗决策;(6)正确处理医患关系;(7)职业态 度

  在第1阶段的过渡课中,安排了新生儿体检、疾病的讨 论及小儿营养性疾病的讨论;安排动手操作课,即辅食制作, 让学生了解辅食制作过程并指导家属。还安排保徤科实习, 教学,侧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相关的预防知识,如呼吸系 统疾病,发热待查、血尿待查、贫血待查、惊厥待查的常规鉴 别诊断思路课前15分钟为临床总论小讲课,精讲理论,其 余大部分时间结合具体病人或典型病例进行讨论。为加强外 语教学(读、写、说、译结合),安排一次英文病历查房,使学生 了解常用的医学用语及口语表达能力。

  第2阶段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按系统选择典型病例,组 织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教学重点为加强系统疾病的认 识,培养学生对病历的综合能力、鉴别诊断思路;最后是检查 及治疗计划的制定、预后判断及病情的交代,让学生体会与 患儿及家属交流的艺术

  第3阶段是重要的临床衔接i课让学生了解临床查房的 内容,包括如何开医嘱,如何观察患儿的病情、记录病程、分 析化验、制定措施等等并由资深教授进行死亡病例、疑难病 例讨论。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言,提出诊 疗的计划。在实践教学中,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 培养临床思维、整体思维能力,深刻体会到知识积累的重要 性;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发现临床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增强临 床工作能力的信心。

  3.教学方法。

  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讲授典型病例 和疾病时,学生感觉像听故事,不枯燥。我们放弃了以往教学 见习课由教师带学生看病人,即讲授多,自学、讨论少,理论 多、实践少的单一模式,采用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有机结合 的方法,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引进“以病历讨论为先导,以 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 学方法,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严格实习出科考 试和临床技能操作考核。

  第1阶段教学中,由于学生刚进入临床,理论课中的内 容均不理解,易死记硬背。因此,此阶段见习目的是让学生对 理论课所学的抽象定义、概念有感性认识,并记忆和消化见 生理过程,诊断、治疗计划的依据,其间穿插提问并解答学生 的提问。鉴于儿科疾病的季节因素,且目前均为独生子女,患 儿病情危重需隔离等因素,在训练问诊时,我们采用教师扮 演病人家属,让学生练习中英文问诊方'法病历讨论时教师 预先选好典型病例,并配合录像、幻灯、照片等手段生动、形 象地介绍该患儿的情况。英文讨论采用2名学生分别扮演医 患双方表演就诊经过,其余学生总结病史特点,作出诊疗计 划的方法,使学生感到有趣,精力集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