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内部世界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本文共计33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人的内部世界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摘要:人的内部世界是人通过感觉器官所感觉和意识到的全部有关主体和客体的内容,内部世界是以精神意识内容的方式存在的,内部世界中的精神意识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这些精神意识内容具有镜像性、折叠性、拼合性和自足性的特点。内部世界虽然是在外部世界的基础上形成,但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是不对等的。
关键词:内部世界;关系;精神意识内容;外部世界
通常我们认为我们生活在我们所能真真切切感觉到的这个客观世界中,其实不然,人作为拥有主观能动性、有高级发达的大脑的处在食物链顶端的这样一种高级动物,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内部世界中,那么内部世界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世界,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由什么组成,有什么特点,它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个外部世界有什么关系呢?
一、 人的内部世界
1、内部世界的界定。我们可以给内部世界下个定义:人的内部世界通常是人通过感觉器官所能感觉和意识到的全部有关主体和客体的内容[1]。我们身处于外部世界,当我们要认识一个事物时,我们必须先通过人自身所具有的五种感觉器官去感知这个外部事物,然后外部事物经过人类这五种感觉器官的过滤,内化进入人的大脑,经过大脑的加工,进入内部世界,并存储在大脑之中。经过人类的五种感觉器官内化而形成的内部世界的本质是精神意识内容,也就是说人类的内部世界是以精神意识的状态存在的,而每个独立的个人由于自身的特点,他内部的精神意识肯定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也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内部世界中。
2、内部世界的组成。从人的精神世界所包含的内容出发, 人的内部世界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除了内部世界固有的内容( 包括人类生来固有的信息内容以及后天人类对于自身自察自省所产生的意识内容)之外, 其他的所有内容都是人类将外部世界内化后, 外部世界“移入”内部世界的信息内容[2]。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进行细分,可以把人的内部世界的精神意识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原始的精神意识内容,即在人形成之初就已经具有的精神意识内容,从人开始形成到出生后睁开眼为止。这一部分精神意识内容虽然存储在人的大脑中,但人却意识不到。
第二:人通过五种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内化外部世界而得到。这一部分精神意识内容从人睁开眼开始一直到去世为止。在人类的内部世界中这部分精神意识内容是最丰富多彩的,因为人面对的外部世界是丰富多样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处所有人面对的都是同一个外部世界。
第三:人脑对以上两部分精神意识内容重新加工组合而成。第一部分精神意识内容在人脑中是以一种模糊状态存在,第二部分是以清晰状态存在,而这第三部分是对前两种精神意识内容的加工和组合,是对前两部分的创新。这部分精神意识内容在不同人的大脑中是不同的,相对与普通人而言,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这部分精神意识内容所占的比重要多一些。
3、内部世界的特点和意识焦点。内部世界是以精神意识的状态存在,这些精神意识内容的特点有:
第一:镜像性。外部世界经过人的五种感觉器官感知,进入大脑,在人的内部世界中形成一个镜像。这个镜像和外部世界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而这个相似性的程度的大小则取决于不同人的感知。
第二:折叠性。外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展开的,但外部世界经过人的感知内化后,却不是以展开的状态存在的,是以折叠的状态存在的第三:拼合性。外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个延续体,但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只是截取了几个片段,形成我们所认识的对象。这种看拼合可以是对同一对象的拼合,即同质拼合,也可以是对不同对象的拼合,即异质拼合。
第四:自足性。上面我们曾说过内部世界的精神意识内容具有折叠性,不可能同时被我们意识到,那么我们是怎么意识到这些精神意识内容呢?在这里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 ――意识焦点。意识焦点是人的内部世界运动的一种主要方式。人脑就像一个黑箱装置,而意识焦点就像一个手电筒,手电筒照到哪里,哪里就变亮,即意识焦点“照射”到哪一部分精神意识内容,哪一部分精神意识内容就会被我们意识到,正如世人所言“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意识焦点在人的内部世界所起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起的作用。意识焦点作为内部世界的一种主要的运动方式,它的运动是是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