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1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康德提出了一个自己并未真正解决的问题,即始终还没有人能为“我们之外的物的定在”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明,乃是“哲学和一般人类理性的耻辱。也许黑格尔是近代范围内给予这一问题最高和最佳解决方案的哲学家。然而要决定性的超出知识论路向,有两个方法,①坚决剔除知识论本身的独立性外观,将整个问题归纳到存在论的基础上去,②在黑格尔哲学这种知识论路向只存在论基础的完成形式中,显露且揭示所有形而上学之根本性的对立与限度,从而全面改造和重铸这一基础本身。
如果说,中止了整个柏拉图主义或全部形而上学是马克思在存在论基础上的革命,那么这一变革的性质就必须把握住,做出原则高度的分辨是绝对有必要的,任何混淆都是从可靠的理解上退化的道路。比如说,康德的“纯粹统觉”不能作为心理学来理解,康德所谓的“对象”与于前此的全部对象概念相区别一样,马克思《巴黎手稿》中的“感觉”“激情”等不能只是侠义的人类学规定,而且当被理解为真正的本体论的本质规定。在近代哲学中,“对象性”的存在论基础是非常脆弱的,以至于当他不是完全遮蔽的时候,它的超越性总是意味着对象对于意识来说是无法真正进入或只能是非法进入的领地。
总而言之,真正立足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反观自身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才是充分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基础的关键。

论文客服 微信扫一扫

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