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雷雨》中蘩漪形象(第2页)
20 次下载 4 页 527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蘩漪是个“旧式女人”,但她又接受了“很好的教育”,我认为这很容易使她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她对周朴园的奢望,对周萍的追求,实际上是她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憧憬,是她对自然人性的狂热追求,她表现的种种暴烈的.反抗是向命运的一种挑战,但是她仍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在这样的矛盾的下,她无力挣扎,这样形象的对比,更现实出这个旧式女人的怯弱,色厉内茬的一面。
蘩漪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聪慧美丽,思想进步,我认为她一定对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为自己设计了美好的明天。可是命运却偏偏和她开了个玩笑,或者说是命运捉弄了她,让她嫁给了一个根本不爱她的人,并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专制,陷进了牢狱般的周公馆,苦苦的挣扎着。但是她又不愿也不敢走出周公馆,因为她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没有自立的能力,所以她选择继续留在这里。但是留在这里虽然物质上满足了自己,可是内心深处还是一样的孤独寂寞,她多年向往的美好生活和爱情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她必须找一个能够给她爱情的人。直到看见了周萍,他就是她的希望,因此她不顾一切地狠狠的“抓住”了他,最终导致了她一步一步地走向悲剧的结局。
蘩漪又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对诗文的爱好,但是她也有更原始的一点野性”自从她被骗到周家以后,便被禁锢在监狱似的周公馆,过着违背自己本性的生活。周朴园与蘩漪之间格格不入的思想性格、道德观念和那种不真实的生活,使蘩漪处在被压抑、摧残的地位。但是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敢于大胆释放自己。蘩漪对压迫的反抗、对人的意志自由的追求,完全出于她身上的野性。她的反抗精神和她内心矛盾、复杂都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反抗上:
第一次反抗是喝药。
“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不,我喝不下”从这一段对白中表现出了蘩漪的反抗性,但这属于消极抵御,最后还是咽下愤恨。
第二次反抗是看病。
这次蘩漪可以说是一个挑战者,因为周朴园曾经两次派仆人催蘩漪去看病,可是蘩漪都没有去,最后周朴园只能自己亲自去催,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看病,但他没有想到,蘩漪并没有被他吓住,她仍没有去看病,而是径自回楼上去了。这次反抗蘩漪的态度有所改变,但优势仍在周朴园一方。因为最后他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
第三次反抗是雨夜归来。
这次蘩漪的反抗性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对周朴园的每一落千丈次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骇异最后又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蘩漪到楼上去,但他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
这可以看出优势转到了蘩漪一方。
第四次反抗是在剧尾。
这次蘩漪可以说是一个审判者,她将周朴园叫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撕毁了他的庄严外衣,揭下了他的道德面具,让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暴露无遗。这个时候的周朴园完全是一个被动者,每一次反抗之后,都使她们的关系发生变化。蘩漪对周朴园的反抗,也由消极到积极,越来越不可遏制。
可是蘩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能不带有旧式女人的痕迹,就这样,在新与旧的矛盾冲突中使得她在这个旧社会、旧制度、旧家庭里被欺辱、被摧残、被遗弃。
二、 爆发“雷雨”是时代的产物
蘩漪就是“雷雨”.周平的背叛,把她的现实处境与理想追求之间的距离拉的更大,她的精神受到现实和理想的反向撕扯,所以她才从脆弱走向倔强,由冷静走向疯狂,变为可怕的复仇女神,爆发了“雷雨”性格。我认为这是既复杂又独特的,她悒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任性、傲慢而又孤芳自赏孤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因此她的生活里交织着最“残酷的爱”与最“不忍的恨”.从蘩漪嫁入周家开始,他幻想的美好爱情便破灭了,起初是和周朴园,他只是把她当作一个摆设,对她加以控制,然后还认为她有“精神病”逼着她喝药,剧中第二幕周朴园逼着蘩漪喝药,并让周萍、周冲跪在她面前请求她喝下去,蘩漪只能泪痕满面的把药喝了。之后,她告诉周萍这样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的啦,这里蕴含着她生活的艰辛,和药一样是苦的。更不用说爱了,爱也一定是比药更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