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软件研制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第2页)
本文共计45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软件工程化与产品库
1、软件产品作为武器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格的可靠性、有效性和保密性,因此必须依据“软件工程化”管理理念,对各个阶段的.软件开发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以规范武器装备软件开发全过程的管理。“软件工程化”,即将软件工程技术应用到软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改进软件开发的时间、质量、成本和服务。
2、在实施软件工程化的过程中,配置管理(SCM)是关键过程之一,也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中之重。配置管理权威的定义是:“一套应用技术上和管理上的指导和监督的方法,用来识别和记录配置项的功能特征和物理特征:
控制这些特征的变更;记录和报告变更的处理和执行的状态及验证其符合特定的需求”,即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因素处于受控的状态。为确保软件的可读性、一致性和可维护性,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控制软件技术状态,并进行配置管理。
3、配置管理的最终对象是软件配置项。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所有变化因素形成的各项产物,及软件产品在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机器可读或人工可读)和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及其数据的集合,在通过审批后即称为软件配置项。软件工程化强调文档作用,将软件生存周期的全过程,包括需求、设计、编制、测试等,按照文档要求的规范形式写出来,输出为文件的形式,从而将无形的逻辑转化为有形的文件,以实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管理。软件配置项具有管理依据、质量保证、软件维护支持、历史档案等特性和作用。
4、软件配置管理应具化为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以下称三库)的管理,以实现软件配置项入/出库、访问、变更以及配置审核等控制。其中,软件产品库是实现软件产品登记、发放、版本管理、应用配发、提供综合利用等功能集中统一管理的最佳方式,是“三库”中管理要求最为严格的过程控制。
三、档案管理与产品库管理要求
1、在DA/TI-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对档案做出如下定义:“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档案具备的基本特征是“内在有机联系”、“背景信息”以及“证据作用”,并要求根据其内容和起源管理,按照特定关系进行整理,赋予其唯一档号予以识别并有效保管。
2、为了加强武器装备软件质量的管理,中央军委、总装备部、各兵种先后颁布和下发了规范软件开发的质量管理的国家军用标准和法规文件,对软件文档配置管理进行质量监督。这些标准都要求在软件配置管理组织和机构的监督中,在软件研制的各个阶段均建立相应配置管理组织,管理软件受控库和软件产品库,设立负责软件事物的配置管理员,对每个软件配置管理项按其特征进行标识(包括文档标识、代码标识、运行文件标识)。例如,要保证某装备的正确制造就要选取所有型号、编号、批次的零部件,那么就需要明确某种规则,标明各零部件型号及相互关系并将这些配置信息编制成文件。
3、软件配置项作为配置项识别活动的产物,能够反映软件开发的全过程,这与档案的本质属性不谋而合。同时,软件配置项因具备文档化的配置项识别准则,以及根据准则来进行配置项唯一编号、名称等,并标明配置项的一些重要属性,如:存储位置、负责人、对应源码语言、受控级别等,这些管理特征又与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相一致,所以对软件产品库中的软件配置项的管理,即可视作对综合档案库房中科技档案的管理,其管理要点和根本要求是相同的。
四、实际做法和经验
1、组织机构保证
按照标准要求,软件产品库的配置管理员应为本单位最高级别库的管理员,其授权也应高于开发库和受控库。在我单位实施软件工程化工作之初,即成立了组织级软件配置管理组(SCM组),主要成员由软件工程化主管部门及档案部门人员组成,从职能、权限管理看,主管部门可以保证SCM组的任务审批,从实际业务开展来看,档案管理员又可以利用其系统化的文档管理知识、体系化的分类原则,并结合软件产品库的管理要求,保证产品库软件配置项的课题归属明确、分类合理并具备内在有机联系,标识明确、唯一,账目准确且要素丰富利于查找利用,并实现安装、使用、刻录、审批等符合相关规定且有效管控,确保在实现软件配置项严格控制的同时方便科研人员的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