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 > 正文

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及活动策略的探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59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投放低结构化的活动材料

  低结构性的材料是指未经加工的天然物和一切可以为艺术造型所用的无毒,无害的废旧物[2]。在美工区投放低结构化材料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研究表明,幼儿可以将一件自然物想象成63种不同的物体,然而一件形象逼真的物体,幼儿仅仅只能想象成一两件不同的物体[3]。由此可见,美工区投放低结构性活动材料对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的必要性。

  三、美工区活动策略建议

  美工区是教师为幼儿准备的开发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提高审美及个性发展的区域。为了提高幼儿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可采取适当的方式,吸引孩子参与其中。

  (一)设置活动竞赛

  设置活动竞赛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获得的成功和帮助他人得到的快乐。例如在儿童节时,可以开展粉笔画活动,既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同时也可以提高孩子创造美,展现美的能力。让孩子可以乐观积极成长,身心健康发展。

  (二)语言创造情景

  在美工区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传达一种设想的情景,从而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例如老师可以在剪纸练习是,给幼儿讲述一种场景,“春姑娘带来的生机,河道旁的柳树都绿了,桃花也开了”等趣味的语言唤起幼儿的活动热情。

  美工区活动材料应该根据教学目的,针对性的投放。而且投放的材料不能只求数量,也要看重投放的丰富实用性,避免只看不动手的“模型玩具”。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对孩子表现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在美工区活动时,可用丰富的语言,对孩子的鼓励等一系列方式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注重培养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可以适当开展民间艺术类的美工活动,即达到了教学目的,也培养了孩子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幼儿园美工区材料投放及活动策略的探讨论文(第2页) 篇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纲要》也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工区作为幼儿园区域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为幼儿提供了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主动创新的机会和环境。使幼儿能将自己观察到的周围比较熟悉的事物,运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如绘画、泥工、编织、撕纸、粘贴等,通过操作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运用不同的简单图形、符号和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进行美术表现。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美工区材料投放单一,管理缺乏科学化,不能满足幼儿需要等问题日益凸显,对此,我们进行了实际探究。

  1.幼儿园美工区材料选择与投放的现状

  1.1一次性投放材料缺乏科学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会根据本学期教学的大致需求,要求学生、家长把本期大概所需的材料一次性地准备好,然后投放到美工区。这样看似有计划,准备也齐全,刚开始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是学生容易损坏部分材料;二是时间久了,学生丧失了兴趣;三是没有新材料的补充,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

  1.2投放的材料以教师意志为中心。美工区的活动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促进幼儿小肌肉和精细动作的锻炼与发展,培养幼儿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和创造力,并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的活动。因此,这样的活动必须遵循幼儿的喜好、年龄特征、身体特征等因素来选取材料。但在实际投放的美工区材料里,虽然材料充足,颜色鲜艳,精美绝伦,但处处都显露出教师的意志和认识。许多幼教工作者对美工区材料的掌控欲过强,对于目标的制定、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材料的操作方式、作品的形成手法、成品的展示方法形成高控,使幼儿处于封闭式教学,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机械操作。而幼儿喜好什么材料、适合什么材料、能用什么材料都没有得到体现。比如:收集废旧塑料瓶,通常是老师认为塑料瓶的可塑性强,适合投放美工区,所以请幼儿收集。这样的收集,却忽略了让幼儿通过生活观察或者集中活动发现塑料瓶的妙用,及思考美化利用塑料瓶能呈现的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