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探索(第2页)

本文共计30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加强“教、学、做”的贯穿,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得益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化教学的重点在于设计好一个成熟的项目任务,在高职教育中都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项目来引导“教、学、做”。但对于初次接触专业课程的学生,则需要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加强后才可以实施项目化教学。

  2.2注重实际应用能力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突出的特点,同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实际的操作应用也是必要的。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多数要求通过省级计算机一级考试,或者是仅凭试卷的考试,这就导致了计算机教学中的偏差。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这就要求要实行全面有效的考核制度,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不仅考核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且侧重考核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从而综合体现应用能力的提升。

  2.3适时调整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和传统的普通高校的教学体系是有不同之处的,在校学习时间原本就比本科院校少,另外有些专业最后一年基本上都在校外实习,所以课程设置时要依据应用为首的原则。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与社会联系、要与市场联系,只有适时调整对方向才能持续发展。

  作为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课程设置,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设置应根据不同专业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课程的基本要求、学时如何分配、课程的排列顺序怎样科学等都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

  2.4利用新技术和新资源

  实施开放的网络实践教学,利用网络化教学系统,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网络化平台,如讲义、课件、实践项目任务书以及软件等资源的提供。力争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同时,学生可以立即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加深印象,课后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回顾。

  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实现与学生的实时交流与互动,可以有效防止出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感觉的重难点进行着重练习。在网络化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参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测试以及提交作业和实验结果,可以给任课教师写信探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和其他专业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2.5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中重要的一员,面对着瞬息万变的计算机发展趋势,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更加应该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多参加学术交流会和研讨会,高职院校也要加大对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力度,建设计算机相关硬件和软件设施。

  3结束语

  高等职业教育在日趋成熟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也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中,教师只有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持续更新,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发挥科学教育的技术手段,才能使他们具备新时代职业教育基础知识,掌握职业应用技能。

  参考文献

  [1]雷华.关于提高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27).

  尹志军.关于高校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6).

  李莉平.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科学论坛,2008.

  尹连胜.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交互性探索[J远距离教育2007(4).

  倪霞.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