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对偶的作用解析(第5页)

本文共计817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④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

  以上一句写听觉形象,如“深柳读书堂”、“长乐钟声花外尽”,另一句则写视觉形象,如“闭门向山路”、“龙池柳色雨中深”。或一联写听觉形象,另一联则写视觉形象,如“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为听觉形象,而“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萧条已入寒空静,飒沓仍随秋雨飞”为视觉形象。视听结合,声色相映。

  对偶的作用解析(第5页)8

  对偶句

  对偶句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对偶时,一要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切忌片面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对称而任意拼凑。二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头重脚轻,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复等现象。

  对偶句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对偶句位置

  唐诗中对偶句的位置大多在颔联和颈联中

  对偶句特征

  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一般的写作中,只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就行了,不一定讲究平仄,这叫宽对。对偶形式的修辞方式,在诗歌、对联中出现最为普遍。对偶又称对仗,俗称对子,是指形式上对称均衡,意义上互相关联的两个句子或词组。人们所熟悉的对联就是一组对偶句。根据意义的不同,对偶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流水对三种。比如: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正对--意义相近,互为补充。苏轼《饮湖上初睛后雨》)

  满招损,谦受益。(反对--意义相反,互相映照。《尚书·大禹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串对--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等关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对偶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1.正对:事物的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句和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叫做正对。

  2.反对:前后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反的对偶句子叫反对。

  3.串对:又叫连对,流水对。它的前后两个句子在意义上有连贯、因果、条件、转折等关系。这种对偶句子称为串对。

  对偶从形式上可分为两种:

  1.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

  2.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不那么严格。

  3.对偶里面是两个语言单位,且字数相同

  对偶的作用解析(第5页)9

  对偶句作用

  1.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使之凝炼集中。

  2.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均匀,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对偶句从形式上分三类:

  第一种:单句对偶,就是用一句对一句。

  例句: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第二种:偶句对偶,这的“偶句”就是指两句。

  例句3: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个对偶句的上句“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下句“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也是两句。

  第三种:多句对偶,就是用三句对三句,或用更多的句子相对。

  例句4:

  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可以看见。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

  这组对偶的上句是“登上高处向人们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可以看见”有三句,下句是“顺着风势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到的人却觉得很清楚。”也是三句,这个就是多句对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