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第2页)
本文共计1373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建立有效的后勤管理系统。首先,完善后勤的管理机制,使后勤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加强管理的执行力,将原有的依靠人为管理的模式转变为依靠制度约束的模式,从而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纪律性。其次,要对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再创新,对后勤工作的实施做到全面把控,提高后勤管理的综合性。最后,加强后勤的成本输出,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实现经费管理的最优化。
(四)领导重视是关键。首先,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选拔,把有敬业精神和后勤管理经验的人充实到后勤领导岗位。其次,把后勤人员的职称、考级问题等纳入学校正常的考核工作的范围,切实关心后勤服务人员切身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三,要重视增强后勤群体的凝聚力,妥善处理好后勤群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及后勤人员与教师、教师和学生的人际关系。
(五)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想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加强后勤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要加强对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与培训,不断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服务意识。
学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一、学校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重视力度不够,后勤服务意识较差
学校后勤工作是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是确保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不少学校过分注重教学工作,而忽视了其他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后勤工作。学校对后勤工作的忽视,必然会影响到后勤人员的工作热情,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也会大打折扣。
后勤工作主要以服务为主,所以对后勤工作的管理要注重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前学校后勤部门的服务效果并不让人满意,工作人员之间的攀比现象严重,认为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相匹配,并且没有受到学校和领导的重视。这就使得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较差,服务水平有限,有些甚至利用职权,有意无意地拖延或刁难教学第一线工作,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后勤工作与教学工作同时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师生,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如果后勤部门的服务意识缺乏,势必会使教学活动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
2、后勤人员素质较低,缺乏学习意识
学校的后勤部门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和素质要求相对教学部门要宽松得多,学校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相对较低,而且有些人员是由其他专业转岗的,因此专业水平有限。
在很多农村和小城镇的学校中,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工作人员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导致自己的工作思想、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都得不到提高,无法更好地满足现代学校后勤工作的需要。与此同时,部分后勤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仅没有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甚至还和一些师生产生纠纷,搞不团结有之,牢骚满腹有之,吵架打骂有之,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
3、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水平受限
若要加强学校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必须完善后勤工作的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学校后勤管理制度缺失,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也是导致学校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差、服务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后勤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后勤工作的管理比较宽松,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导致后勤管理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任意叫人代班代岗,出了差错也缺乏规范的处理措施。
工作人员还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极大地增加了学校后勤规范化管理的难度。而制度的缺失,又使得管理工作没有依据,管理受限,对后勤各部门的工作不能进行很好的监督。有些学校制度虽比较齐全,但多挂在墙上或存放在档案室,没落到实处。
二、学校后勤工作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1、加大力度,增强服务意识
学校是后勤工作的组织者和需求者,同时也是后勤工作的监督者。因此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加大重视,尤其是提高学校领导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要提高学校领导管理方面的能力。学校必须要意识到后勤管理工作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作用以及对学校整体发展的意义,从根本上转变对后勤工作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学校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