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探析(第3页)
本文共计511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第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一方面,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氛围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气氛,包括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精神风貌、自觉意识和心理状况等。对于大一年级辅导员来说,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首先是要培养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是否得力直接影响到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其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奖学金的评比等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当进入大一第二学期时,通过对学生上个学期的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辅导员对学生的情况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尤其是学业方面。课程成绩突出的,辅导员可以请他对该课程学习较落后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先进带后进,从而促进整个班级学习氛围的改善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引导与管理相结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律性。因此,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上,要以引导为主,必要的监督管理为辅。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由于没有高考的压力和高中阶段相对严格的管理,很多人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一年级的辅导员要在开学初向学生强调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端正学习态度。
第三,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进入大学后,往往还延续着高中时的学习方法,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然而,随着大学课程的推进,学生将发现这种方法已不再适合大学的学习。大学的学习方法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有本质区别,大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一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大学学习中更是如此。大学课堂中,老师讲课的进度较快,每堂课覆盖的知识点很多,如果学生一味依赖老师的讲授,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课堂的听课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自主学习,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学生要学会利用各种途径获取课堂以外的信息,从而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外,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大学学习的一个方面,大学生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大一年级辅导员要在学生入学之初强调大学学习的主动性,并邀请高年级学生向新生传授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为学生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基础,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学习规划,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而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得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动向,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目标和规划。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大一阶段是基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一时帮助学生找到新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与大学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新生辅导员学风建设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教育出版社,2009.
[2]徐金芳.试论大学生学习自主权的确立和科学学习方法的培养[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5):26-29.
[3]郑家茂,潘晓卉.关于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4):39-43.
[4]李滨.对大学生学风问题的思考[J].菏泽学院学报,2009(4):99-100.
[5]唐洁.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