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开展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探析(第2页)
本文共计511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学习目标的缺失一方面使得学生对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一些人便形成“读大学就是为了混一张本科文凭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做任何事情都缺乏积极性。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明确目标和规划的学生几乎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学校或者学院组织的比赛、主题班会完全没有兴趣。这不仅会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使得班风松散,更重要的是不利于学生个人健全人格的养成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散漫。某些高中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努力拼搏学习,常常会告诉学生只要高中三年好好努力,考上大学以后就可以很轻松、很舒服地享受大学生活。应该说这些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误导,使其对大学生活形成错误的观念。由于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一些学生进了大学以后就懒散下来,把大学老师的忠告认为是危言耸听。另一方面,由于高中阶段长期的压抑,某些学生离开父母的监督和管束,来到完全陌生又新鲜的环境,缺乏必要的自律能力,开始沉迷于手机上网或者是网络游戏。某些学生反映,他们上课分神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手机上网聊天、看新闻、玩游戏。
懒散的学习态度及散漫的课堂纪律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成绩,使其荒废学业,而且会给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这种不认真的态度会迁移到学生生活的其他方面,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利。
第三,学习方法不科学,缺乏主观能动性。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及对所学专业缺乏必要的认知和了解,某些学生找不到本专业的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是沿用高中时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完全依赖老师教授等。学习缺乏主动性,某些学生反映自己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也不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给自己扩展知识,而对于课堂上没能听懂的内容课后也没有及时找老师和学生沟通。还有一部分学生听课完全凭自己的兴趣,有兴趣的就认真听,不感兴趣的就不听。很多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知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对知识的渴望和激情及探索求真的学习精神。
学习方法不当的另一个表现是不能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大学是一个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大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全面的综合能力,而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正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好机会。然而有些学生入学后不顾实际情况,加入多个学生组织和社团,这些组织或社团的各种活动和例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学习。同时,学校也不断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有的学生甚至会请假参加这些活动,从而分散学习的精力,久而久之便再无心学习。
三、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高校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需要学生、老师、学校乃至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努力,其中大学生的直接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高校辅导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将重点讨论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大一新生中加强学风建设。
第一,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风建设的前提与关键。学习目标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及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把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作为大一阶段学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新生辅导员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目标。第一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角色转换。正如前文所述,大一新生进校后由于对新环境和所学专业的陌生,容易感到迷茫甚至是迷失自我。在入学初期,辅导员要通过班会、走访宿舍等形式增进对学生的了解,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争取到学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同时明确自己的特长和不足及性格特点,从而扬长避短。第二步,辅导员要联系多方面力量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前景认知。在学生军训开始前及军训期间,辅导员可以邀请学院领导或者专业负责人与学生开一次班会或者座谈会,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方向,比如往届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哪些行业,或者可以考取哪些专业的研究生,使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可以在高年级或者研究生中选取一些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或者“小班”,平时通过各种渠道多与学生沟通,解答他们的疑惑,从学生的视角为他们传授经验。第三步,在学生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一份相对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份规划主要包括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及对自己毕业后就业的初步设想两个方面。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增强他们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和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