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法学教育中的职业伦理教育
本文共计394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试析法学教育中的职业伦理教育
法律伦理,从广义上说,包括法律制度伦理与法律职业伦理;从狭义上说,仅指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者在其职务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应当恪守的道德行为标准。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职业者忠实于法律、公平看待当事人、廉洁自律等等。普通以为法律职业人应具有三种素质,一为法律学问,一为社会常识,一为法律道德。其中,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是构成法律职业人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关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法律职业道德请求其做到信仰法律、心存正义、廉洁公正、忠于职守,这种道德人格是完成司法公正的基石。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鲜明教授2003年12月9日在山西大学所作“法学教育”专题报告中说:“法学是价值之学,真正的法学教育应是价值观的教育,应是法律正义观的教育,高等法学院校应是法律价值观的集散地。”法律职业人的道德伦理素养决议着我国法治建立的进程和前景,因而,必需予以注重。
一、注重法学职业伦理教育之理由
法学职业伦理是法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法学教育乃是一国法律制度最根本的外型要素之一。作为培育决议社会最终公平正义的法律职业人士的法学教育必需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笔者以为注重法学伦理教育的理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职业伦理是公民道德素养的高度概括。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定的道德伦理请求,这些根本的道德伦理请求标准着公民的行为,使社会在有序的状态下运转。在中国,这种道德伦理的标准作用尤为突出。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儒家伦理对当今社会依然有宏大的影响,伦理型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特质,是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在注重伦理道德的中国,国度和社会对公民的道德素养有比拟严厉的请求。公民的道德规范是法律职业伦理的基石。法律伦理是伦理肉体的集中表现,它根植于我国社会的普通伦理之中。分开社会普通伦理,不可能构成法律伦理。作为法律职业人士首先应当具有普通公民所具有的根本道德素养。这是作为公民而言,应当做到的最根本的为人原则。普通公民具有的道德素养,法律职业人士当然应当具有。由于法律职业伦理无非是公民的普通道德规范在法律范畴的高度概括,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公民在特殊范畴应当遵照的社会普通道德原则。在国度注重和倡导进步全社会公民的道德素养的大环境下,注重和进步法律职业人士的道德素养是注重公民道德素养的必然请求。
2.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人必备的职业道德。法律职业人首先必需具备合格公民的道德底线,但仅止于此是不够的。法治是法律职业人之治,法律职业人作为完成法治的关键要素,必需具有其他公民所不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好像医生应当遵照医德、教员应当遵照师德一样,法律职业人也同样应当信守特殊的法律职业道德。著名法学教育家孙晓楼早在为民国法律教育所做的规划中就提出:“有了法律学问,而没有法律道德,那是不符合法律的实质意义,也不符合法律教育的目的。”法学院校培育的法律人才须具有刚直不阿的操行,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不秉公情,不畏高压,尊崇法律。而疏忽法律伦理和法律理想的法学教育只能向社会保送高级渣滓,以至成为毁坏良好社会次序的害群之马。法律职业人的法律伦理素养在一定水平上影响着法律的实效。由于“当一条规则和一套规则的实效因道德上的抵抗而遭到要挟时,它的有效性就可能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外壳。”可见,法律职业人的法律伦理素养对完成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3.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是防备司法糜烂的重要手腕。当今,司法糜烂现象严重,形形色色的司法糜烂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司法糜烂众多的理想使人们开端深思招致司法糜烂的深层缘由,在对司法糜烂追根溯源的时分,人们发现法律职业人的道德伦理素养是招致司法糜烂的一个重要要素。在司法理论中,法律职业者享有较大的自在裁量权,相关于外部监视限制而言,职业道德和自律是更为重要和有效的控制司法糜烂的重要防线。法律职业人的整体素质不高、欠缺法治国度所请求的法律职业道德素养是招致司法糜烂的直接要素,这一要素比制度不完善等要素更为直接和关键。因而,化解和遏制司法糜烂,必需从注重法学伦理教育开端,从源头上堵截司法糜烂的产生。可见,法律伦理教育是遏制司法糜烂的一个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