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研究论文

本文共计239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研究论文

  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主要是以文学独立价值为起点,从文学作品自身切入探讨其价值的一种评价方式。它强调的语言形式是自律,关注的是文学本身语言形式对文学本体的意义,通过语言形式作为对文学作品圆融度的评价标准。文章从四个维度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的价值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研究论文

  1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历史传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语言批评形式的价值取向大致经历了王国维、五四运动、闻一多、沈从文等对文学语言形式的探讨。王国维是第一批思考文学形式的批评家,在1907年时就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的观点;五四运动期间的的文学理论批评是伴随人的觉醒而发生的,主要是对传统文艺观和文学本质的批判。胡适对文学语言形式的思考最多,他认为白话文是最鲜活最能切合表达思想情感的新文学;闻一多则提出新诗格律化,强调诗歌的形式和音乐节奏;李金白则更注重诗歌本身的象征性,他认为意象表达必须出文字之美;30年代后以刘呐鸥等为代表的新派小说家则执着于荒诞和都市异性化的人性;40年代的张爱玲执着于平民实际生活的展示和世俗心态的表现。

  2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与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为批评家既肯定语言形式的重要性也不忽视内容的重要性。王国维没有直接形容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是从他的论述来看,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在王国维看来,想要正确认识理念就要摆脱欲念的束缚,不管是艺术家还是读者都离不开理念,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理念,读者通过艺术家的艺术形式认识理念。形式在王国维这里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有独立价值的。到五四运动时期,批评家对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的关注主要是以新的語言形式为标准。胡适说过,形式的束缚使精神不能自由发展,使良好的内容不能展示,所以他肯定了白话语言的重要性。白话文学语言不仅作为语言新载体,而且也对思想革命有启蒙作用。闻一多认为新诗与传统诗格律是不同的,因为传统诗格式固定不变,格式与内容无关,但是新诗是根据内容确定格式的,是内容与格式的平衡。戴望舒与闻一多不同,他主张新诗格律化,但是否定闻一多的三美理论,主要强调在表现与隐藏自己之间找平衡。刘呐鸥的观点是文艺是时代的'反映。沈从文的观点是语言和技巧是文学作品的根本,重视把语言形式和人性展示结合起来。语言和形式是作品的血和肉,只有有机结合才是好作品。袁可嘉的说法是艺术的最高理想就是形式与内容、意境与韵律、现实与理想的有机结合。

  3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形式批评方法

  从形式角度来进行文学作品的批评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语言形式价值取向的突出特点。虽然形式批评体系并不健全,但是从王国维的诗学到40年代,批评语言形式确实存在。王国维的形式批评方法主要表现在《人间词话》,在《人间词话》王国维提出了境界、写境等概念,按照时间顺序对包括李白在内的大多数诗人的作品的内容风格、体式、语言等进行审美评论,建立了初步的形式批评系统。胡适虽然没有建立形式批评体系,但是他在五四时期对文学形式的批评是最勤的一个,他批评的对象包括白话文、文学本体及相关。他认为文学作品要写的清楚、要能打动读者,要美。在新诗体中他认为只要是好的诗就是可以具体的,就可以用具体的方法来进行创作;短篇小说是经济学用的文学手段,可以使描写的事实达到读者满意的程度。胡适在探讨理论时会与当下文学实践结合起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或者从理论出发来批评作家的作品,他体现的是理论和批评的结合。闻一多注重更多的是形式,这种注重主要建立在早期文学的审美观念和语言价值取向基础之上。音乐之美、绘画之美和建筑之美构成了闻一多批评体系。40年代时“九叶”诗派理论批评家主要从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技巧来评论诗歌。比如唐疏于的语言批评体系包括诗歌和小说在内的非常多的诗人作品,主要以意象创造为切入点,但是最重要的着眼点还是作品的语言形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