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12篇(第10页)

本文共计295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我趁热打铁,带领学生刻苦练习,先后又获得了学期长绳比赛、短绳比赛一九 长跑比赛三项年组第一名,这近似神话一样的转变,极大地振奋了班级士气,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了。学生们更在活动中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勤奋是成功的基础。

  此后,我充分利用一切活动,挖掘班级的各方面人才,促进学生能力、兴趣的发展。我在校艺术节前夕专门编写了一个校园题材的短剧《秘密会议》。我还选拔了一些具有唱歌才能的女生,亲自带领她们排练歌伴舞―台湾校园歌曲《小草》。艺术节上,这一男一女两队组合一经推出,立即反应强烈,好评如潮,这两个节目也前后几次在不同场合表演,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一次演出的成功,使班级的名声大震。不仅推出了一批 小明星 ,也极大地影响了班级其他同学,于是越来越多具有表演才能的同学脱颖而出。我就更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条件:此后的合唱节上,师生共同演唱《让世界充满爱》,成为压轴节目;艺术节上,上演课本剧《晏子使楚》,歌舞《同一首歌》、这些高质量的演出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认可。

  多少年来,我执教的班级里每一次升旗演讲都是由我亲自撰写、指导;班里每学期的板报都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合作;我和学生们一起锻炼,一起活动 在共同参与中,班级所有成员被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全班每一个同学都为有我这样个和他们共同成长的大朋友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做学生们的良师

  班主任的威信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崇高威望,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我想尽一切办法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把握教育的契机,达到 润物无声 的境界。运用习作培养学生能力,熏陶学生情感就是我几年来的创新所得。

  当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水平后,我开始练习让学生写诗。班里许多同学由写作之初的迷惘,诞生作品的欣喜,再到后来的自信与成熟,经历了漫长的一段时间。学生也体会到了 诗其实并不神秘,它来自于我们眼中,它来自于我们心底 。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论文9

  【摘要】课堂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德育教育。小学课堂教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正规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所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人民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总结出小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课程德育教育方法策略

  德才兼备,这是新时代新社会对人才的新的要求,所谓人才一定是要专业技能与思想品德兼备的新型人才。小学时期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小学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就是小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与重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渗透德育教育,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一、在小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什么是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根据教育发展状况,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引导受教育者去实践、去感知,去体会,使受教育者符合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小学德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与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堂教学自然而然的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与渠道,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教育实践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小学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科所特有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学生在吸收知识,获取人生经验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格,爱国情、集体主义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就会在日积月累的学习过程中被不断塑造,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逐渐展开。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与正直的人格要求,使学生在德育教育的培养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集体主义观、公平正义观,建立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成为遵守纪律、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的新时代的小学生。良好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短时间就可以培养的,他需要长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与正面形象的榜样熏陶,更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计划、系统的进行引导、传输与教育。小学教师要牢牢记住小学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并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使德育教育与教材紧密结合,抓住课堂上的一切有利因素,随时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