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社区管理专业的发展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0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具体对策
(1)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发展新方向。市场需求调研是专业建设的前提,专业调整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活力。尽管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的缺口很大,可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先后,社区发展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像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社工人才的缺口很大,而且二三线城市却很不乐观。另外,在江苏各城市,专业的社工机构尚不具规模,吸纳人才的能力有限,所以尽管有较好的发展态势,却仍然是一个叫好不叫座的专业,因此,有必要积极开辟新的发展方向或调整专业名称。该专业通过连续两年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得出,物业行业对物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中层的项目管理人才,而目前江苏高职院校中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偏少,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很大的缺口。
(2)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道路,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走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道路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的稳定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对口”就业难的问题。该专业在调研过程中,有目的地寻找合适的企业,谋求订单式培养合作。通过与南京慧韬物业公司负责人的几次深入接触和沟通后,双方确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约定,从2012年至2016年5年间,每年为慧韬物业定向培养一期“慧韬物业管理职业经理班”(简称“慧韬班”)。
(3)学校需顶层设计,调整专业,加快专业群的构建。首先专业群建设是以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每一个专业群中都有一个重点专业,它在专业群中起到龙头作用。因此,将这些核心专业建设成院级、省级、部级精品专业,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发展。同时,专业群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要从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学院拓展新专业的可能性,逐个推出新的专业方向或相近相关的新专业。重视实训配套建设,专业群的优势之一是可以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就专业群内的相关相近专业建成一个较完整、较先进、较稳定的实训体系,以满足群内各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所以,学校必须改变以专业、系部为主体的传统管理组织模式,科学地规划专业群布局,以专业群为基础,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使专业全面适应社会需要。
(4)积极筹备社工机构注册,开展社会服务项目,提高专业知名度。2012年5月,南京市民政局和财政局联合发布了《南京市公益创投实施实施意见(试行)》,财政首批拿出1000万公益创投资金用于社会服务领域,组建了市社会工作园,主要负责公益创投项目的管理。在这利好的背景下,该专业正积极筹备社工机构的注册,今后依托这个机构,可以实现学生的实习实训、公益创业、社会服务以及教师的挂职锻炼、课题研究等,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专业服务社会的宗旨,提高专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