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正文

浅谈企业的薪酬管理(第2页)

本文共计310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企业工资制度设计原则。1)公平性原则。按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当员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获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的报酬是否公平合理,而比较结果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工作的积极性。为自己得到了公平的对待,那么员工的态度或者行为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员工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他就可能会想办法去恢复公平,而这些办法通常来说对企业是不利的,如员工减少自己的工作投入、消极的工作态度、怠工或者离开企业。企业若想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就必须突出自己的工资制度的公平性,虽然员工对自己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待遇的评判标准是自己的主观感受。2)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就是差别性,即根据工作的差别确定报酬的差别,体现工资分配的导向作用及多劳多得的原则。这要求在企业内部各类各级岗位上的工资水平要适当地拉开差距,真正体现按照贡献大小分配的原则。3)竞争性原则。一家企业的工资水平在市场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要根据该企业的支付能力、所需要人才的可获得性等具体条件而定。4)经济性原则。提高企业的工资标准,固然可以提高其激励性,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人工成本的上升,所以工资制度还要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3)企业工资制度的调整。1)工资调整的含义。工资调整,主要是指工资标准的调整。工资标准调整,大致又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包括工资等级的调整、工资档次的调整;另一类是整体工资标准的调整;第三类是结合内部分配改革对工资结构的调整。工资调整是保证工资正常运行和调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资能增能减调整机制的具体表现。2)工资调整应注意以下因素:一是同地区同行业相同或相似岗位的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二是内部公平和对外竞争力的平衡问题。三是受所在地区物价性因素影响。四是效益性调整是对全体职工给予等比例奖励的工资调整方法,类似于不成文的利润分享制度。五是考核性调整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晋升调整。

  四、企业员工薪酬计划的制定

  企业员工的薪酬计划,亦即员工薪酬的预算。薪酬是企业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人工成本的开支是不能永无止境地不断上升的。因此,这样无休止地持续下去,不但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甚至会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总之,确定员工的薪酬水平时要做到保持一个合理的度,既不能多支付,造成成本增加,也不能少支付,难以保持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保持对外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安鸿章.工作岗位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