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数学研究小论文(第2页)

12 次下载 3 页 328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授课方式灵活多样,主要采取教师导引——自主学习——师生讨论交流等形式

  新课改强调“探究”教学方法,提倡主体教育、师生互动和科学探索,强调以“探究”为特征的教学策略、方法,师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可自学掌握的内容简化,分小组讨论,上台演示,不仅要讲解题目的解答过程,还要讲解自己的思维过程,下面学生提问。其他学生有不同的解法和意见,可以上台补充,在这样的互动气氛下,台上台下学生思维更为活跃,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毕业后大多到中小学工作,而中学招聘教师时通常要经过说课和试讲一关,经过学生上台演示,学生不但对所学内容理解更透彻,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教态、口才、组织教学能力等也得到了提高,不少学生还要求多次上台机会,课堂气氛很活跃。

  3.突出研究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让学生参与进来研究是上好这门课程的关键。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入手,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重视对学生进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到中小学工作,且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阶段,鼓励学生查阅近年的中考或高考题,自己作系统的归纳总结,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题解也作相应的总结,为就业面试的试讲及说课做准备。

  课后给学生布置研究任务,介绍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基本要求,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方面的知识,指出参考读物。课堂教学应引导启发学生分析探索,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根据学生的成果,会在下课前留出十几分钟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成果。这样可激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和潜能。比如,讲到数列内容时,就有学生结合高中知识,总结了数列求和的一般方法,数列通项求法总结,详细分析可化为递归问题的类型和不动点法求数列通项的类型,并就书本上的例子分别以不同的方法给予解答。中学几何问题较多会用代数方法解决,学生就一些几何证明问题,分别利用不同的方法给予归纳。不少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已经找到毕业论文的方向。使学生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科研意识和能力。

  4.大学所学知识与初等数学知识建立联系

  结合《高等代数》和《高等几何》的知识对相关内容作比较及联系,例如利用初等数学方法和仿射变换来证明梅涅劳定理等,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更感兴趣。

  利用高等数学的知识,如极限、导数等,讲解不等式的证明、函数凹凸性的证明分别利用初等数学及高等数学教学,与大学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思路更加开阔。

  5.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制作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在几何变换、轨迹的求解和一些涉及合成轨迹的例子中利用“几何画板”,可将图形变换的整个动态过程演示出来,并能多次重复再现整个分析过程,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并能够注意到在解轨迹题的时候要更全面,不会有遗漏。

  6.评价目标多元化

  学生学习评价目标多元化,既要考查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及基本技能,又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最后的成绩由期末考试、平时作业、上讲台演示、学生的小研究等几方面综合评定,给出期末的综合评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结 语

  经过教学研究改革,调动学生学习及研究的积极性,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了兴趣,课堂气氛活跃。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学生对今后的就业及工作更有信心,产生初步的热情,使学生具备说数学、写数学和交流数学活跃课堂的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既善于教学又具备初级科研能力的数学专业教师。

  参考文献

  [1]余元希,田万海,毛宏德。初等代数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朱德祥,朱维宗。初等几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陈沫。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高等院校“初等几何研究”课程的改革[J]。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刘学军,魏喜凤,孙庆利。在“初等数学研究”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究与实践[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3):117-12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