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第2页)
本文共计37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③根据矿山的内部及外部条件,依设计任务的内容和目标,结合已学过的采煤学、井巷工程等知识,按照设计程序一步一步地完成指导书中要求的各章节的设计内容。
④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方案比较法”,对提出的可行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从中选取(3~5)个较优方案。
⑤对选出的较优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和经济与比较,明确各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差异,全面衡量个方案的利弊。然后从各方案中选出最优的方案,作为最终设计方案。
⑥最后按设计任务的要求,对方案做出详细文字描述与说明,并绘出方案的图纸。
2.3.1开拓方案的提出与选择
根据煤层埋藏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初步拟定了四个开拓方案进行比较。具体为:
方案(Ⅰ)——斜交走向平硐加暗斜井开拓
该方案的优点是:平硐建井施工容易、支护简单、掘进工程量小、工期短、投资少、达产快和效益好。并且通风能力大,维护容易。斜井长度较短,且坡度不大(倾角为24度),可以采用串车提升,可以满足本矿井的年设计生产能力,运输费用较低,井底车场布置容易。
缺点:井底车场比较复杂,井下运输能力较小,压煤量大。 方案(Ⅱ)——顶板穿岩斜井多水平上山开拓
该方案的优点是:斜井的掘进费用低,维护费也低,施工简单,提升容易,吨煤的运输费用低。斜井的坡度为15o,可以采用皮带运输的方式作为提升,这样提升和运输费用低。斜井的井底车场布置容易,通风较容易。也比较适合该矿井的年产量和实际的煤层地质条件。
缺点:斜井长度太长,后期维护比较困难,维护费用高。 方案(Ⅲ):立井加主石门开拓
该方案的'优点是:井筒延伸比较容易,井下运输方便,下部的岩石稳定性较好,对主石门而言,维护费用低,井底车场简单,运输能力大,提升能力大。
缺点:初期工程量大,工期长,支护和施工困难,而且立井的掘进费用和维护费用都较高,提升费用也高,主石门过长,将来的维护费用比较高,通风困难,尽管立井的提升能力大,但是本次设计的矿井属于中小(?)型矿井,不适宜用立井开拓(?)。
方案(Ⅳ):斜交走向平硐多水平加暗立井开拓
该方案的优点是:井筒延伸比较容易,井底车场简单,运输能力大,立井的提升能力大,立井提升后的平硐运输方便。与方案(Ⅲ)比通风较容易些,而且平硐施工容易,工程量小,维护费用低,支护简单。
缺点:立井段的初期工程量大,工期长,支护和施工困难,而且立井的掘进
费用和维护费用都较高,提升费用高,与斜井和平硐开拓相比通风较困难,虽然提升能力大,但是本设计矿井的属于小型矿井,不适宜用立井开拓。
经过初步对比分析,本次设计的矿井宜采用斜井为主的开拓方式。最后选出了两个较为优的方案,分别是:方案(Ⅰ)——斜交走向平硐加暗斜井开拓,方案(Ⅱ)——顶板穿岩斜井多水平上山开采。下面对这两个初选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最佳开拓方案。
2.3.2开拓方案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
方案(Ⅰ)和方案(Ⅱ)相比较,各有优缺点。其中,方案(Ⅰ)具有施工容易、支护简单、掘进工程量小、工期短、投资少、达产快、效益好的特点。另外还有通风能力大,方便维护的特点。同时,该方案的斜井长度较短,坡度不大(倾角为24度),可以采用串车提升,满足矿井的设计年生产能力,运输费用较低。而方案(Ⅱ)可以采用胶带运输,吨煤运输费用低,同时,井筒的延伸较容易。详细的经济比较见2.1和2.2。(两个合为一个,这样更好比较)
方案Ⅰ中不同项目工程量及费用比较
项目 平硐 斜井
单价 元/m 1100 1500
工程量m 940 770×2
方案Ⅱ中不同项目工程量及费用比较
2.2
项目 斜井
单价 元/m 1500
工程量m 1760×2
总计费用 万元
528
费用 万元 103.4 231
总计费用 万元
334.4
由此可见,方案(Ⅰ)的工程量和费用远低于方案(Ⅱ)的,后期开采的维护费用方案(Ⅰ)也比方案(Ⅱ)少(文中没有数据显示?)。因此,最终选择方案(Ⅰ)作为矿井的开拓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