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的论文

本文共计226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的论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寻找改革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实践表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的论文

  一、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可见,语文教学要落实语言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要在“趣”上做文章。而“有趣”又必须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运用情感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采用情感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创设情境,因为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理解能力,把课文所表现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语言描述、图片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表演描绘等手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时,就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有条件的教师可采用中央电视台“电视散文”的录像片,让学生在边看、边听、边领略中进入学习的佳境,由直观形象转入对文字描绘的探究,从而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教者可在范读的过程中配以阿炳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让学生领悟作者深爱祖国大陆的感情。又如在教学《背影》、《孔乙己》、《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这类富有形象的文章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演“课本剧”,使学生获得参与情境的成功喜悦。

  二、精心设问,激发求知欲

  从协同理论的观点来说,学习过程是一种从有序到无序再到新的有序的不断前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如果原有知识和经验与新接收的信息不相适应,就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一种力求统一矛盾、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因此,课堂提问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看问题设计得如何。

  一般说来,好的问题设计应达到以下要求:⑴提问必须目的明确,紧扣教材重难点,直插要害;⑵提问要具有启发性;⑶提问格式要求变,力求满足学生求异思维的需求;⑷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为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服务;⑸问题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难易适中。

  实践证明,学生对经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易产生兴趣,而对太难或太易的问题则不感兴趣,因此,教师不要做那些简单的徒劳无益的问题游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一种“不平衡——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认识途径,由肤浅引向深入,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悟出读书的道理来,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三、鼓励质疑,强化独立阅读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从心理学上讲,就是刺激——反应的联系过程。这是启发学习兴趣、发展思维的好方法。但学生的认知过程仅仅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是不够的,因为这样仍难以完成“从扶到放”、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要设法为学生的生疑搭桥铺路、创设情境,从而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的“问”上去。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很多,除了教师提问的示范引路,以及现身说法、由浅入深的不断指导外,紧扣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和篇章结构进行导疑、激趣,指导学生寻求事物的因果关系,注意发现课文中表现的矛盾,抓住课文中主要的或关键性的问题进行讨论等等,都是一些较好的方法。

阅读全文